外強中乾的是心靈
現在的家庭已經越來越功利現實,父母陪孩子閱讀,最終目的是要提升孩子閱讀能力及競爭力,不要輸在起跑點,還要創設最有利條件要贏在終點。
【摘自:〈外強中乾的閱讀教育〉,作者:吳又可,二○二三年十二月八日】
二○二二年度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公佈結果,澳門十五歲學生的閱讀素養排行第七,成績可喜。引文形容為“外強中乾”,合理嗎?依據筆者近年從事兒童文學和親子閱讀工作,經常接觸閱讀推廣員和圖書館資訊的見證,沒有“中乾”。相反,各單位的閱讀推廣工作都努力認真到位花心思——成果異常豐美,而“外強”某程度也反映了當中持份者的努力。另一方面,文中所述的情況也的確存在:大量閱讀功課讓親子疲於奔命,連愛書如命的友人也訴苦:這樣做下去,閱讀只能淪為苦差,上文提到閱讀推廣人員的精心美點,還有空吃嗎?
為了接近兒童,我近年積極參與故事活動,友人知道我從事多年口語培訓工作,因利乘便游說我訓練他的孩子講故事,我每次都答應,但每次堅持不住的都不是我,而是孩子。
“你不喜歡講故事嗎?”我問。“嗯,喜歡,我喜歡像你講得那樣動聽,我媽說跟你學講故事可以鍛煉口才。”“你希望有好的口才?”“我媽說口才有用。”我當然知道“口才有用”,然而有什麼“能力”沒有用?能力培訓是沒有盡頭的,問題是我們有沒有停下來問孩子:“你喜歡什麼?你覺得什麼有用?”
其實,外強中乾的是心靈,那是所有教育者共建的,不能歸責於“閱讀教育”。也許我們都不是不努力,而是太努力了,努力要求孩子十項全能,沒法騰出空間給灌溉心靈的水分。
鏏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