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隨風
同月同日生,也同月同日死。從一九○三年到一九六三年,日本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剛好活了六十個年頭,從年份角度量度,是完整一生;六十年雖短,卻遺下許多不朽經典。
今天是小津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忌辰六十周年的日子,也許沒有幾多人記得,因為新一代觀眾受不了小津的電影,來來去去皆講家庭,鏡頭不動,節奏緩慢,人物衝突淡薄,看半小時或覺厭悶。然而他的電影別有洞天,充滿小、靜、淡的魅力;小,卻能包涵世俗人間;靜,卻能展現東方倫理;淡,卻能刺中人心。
小津的電影最有日本味、最具東方哲學,因為故事離不開家庭親情,也就是東方道德倫理的核心,並以父母與子女、朋友、上司與下屬的關係來製造戲劇性,觸及生、老、病、死,也透過衣、食、住、行等細節與觀眾同呼吸、共脈搏。
小津與黑澤明構成鮮明對比,小故事與大格局、淡靜與動感、文藝與動作,各有藝術特色。黑澤明普遍受美國影評讚賞,小津最受歐洲歡迎,因為他的電影始終以人為中心,從人性、人情出發,看身邊的人和事,傾向文藝化。不過在開始時,日本觀眾並不特別喜歡小津,特別是影評人,認為他的作品雖美,卻空洞無物,甚至出現“反小津”風潮。
不過,小津漸漸得到日本影評人的推崇,看看《日本旬報》的多次電影選舉,十之八九皆排第二,其餘排行首位,成績僅次於黑澤明。
小津的電影,初看難耐,但愈看愈耐看,愈看愈能感受主角的內心世界,折射出萬千人情。他的電影技巧,看似平凡不變,卻像詩意,以鏡頭展現平靜美,捕捉花開花落、親情起伏,仿如長者、智者看世界,大智若愚,一切隨風。
(小津誕辰一百二十周年 · 上)
高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