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攝影的真真假假
當我們看到一些美麗的“沙龍”照片的時候,眼界大開,心情舒暢,或者對攝影作品的作者產生羨慕之情。
當作品從朋友圈中發表出來的時候,同行者的團友或會發出會心微笑,因為當時拍攝現場實在不是這樣的完美,是因為某人在製作後期利用Photoshop或手機的軟件加工美化而成的。
筆者認為,如果加工之後的影像,其效果合乎光線方向,透視效果,合乎大小比例……等等,給觀眾予以美的享受,這樣就達到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目的。
當年郎靜山先生運用黑房技巧,炮製了《百鶴圖》,寓意長壽吉祥;現今國際沙龍的金牌作者,利用PS合成完美的攝影作品而獲獎,比比皆是。除非某些參賽組別明文規定不得“後期製作”,另作別論。
基於此,現在很多人但凡看到靚相,就先入為主地認為:“有冇搞錯,邊會咁靚?”因此作品的發佈者就會對你說:原汁原味,冇做手腳。你問他,他又說:我不管你怎樣看,但求自己開心就行。正如食店老闆說“本店老火靚湯,絕無味精”一樣。
所以,女性出門前的化妝,為的是給人予以靚的形象;同樣攝影者發表作品前的剪裁、改變白平衡或色彩、色溫色相、明暗或顏色對比、銳利化或模糊某部分,使其達到作者的意念目的。再進一步者,則用電腦或手機“換天”軟件、修復工具、調整反差、改變構圖,達到美化目的。因此很多人就長期不斷地修讀Photoshop等媒體課程了。
圖 ∕ 文:鄺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