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3年11月19日
第B08版:閱讀時間
澳門虛擬圖書館

美國學者對日本現代化的考察

《200年日本史:德川以來的 近代化進程》(第四版) 作 者:安德魯 · 戈登 (Andrew Gordon) 譯 者:李朝津 出 版 社:香港中文大學 出版日期:2022年

美國學者對日本現代化的考察

安德魯 · 戈登教授,是哈佛大學日本史專家,曾任哈佛大學歷史系主任與賴世和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其在一九九〇年代末動筆撰寫本書之時,把讀者對象圈定為英語世界,特別是修讀日本或亞洲歷史的大學生,還有一些對近代日本及亞洲歷史有興趣的讀者。就如他在中文版的作者序中坦言:我從未想到本書會譯成中文(或日文)出版。

相比較日本對中國的研究,尤其是從晚清到抗戰前夕這一時期,中國對日本的觀察、了解和研究都相對較少。二戰之後,包括港台在內的中國學術界,都曾對此進行過反思。一些從獨特視覺或立場研究日本的著述,陸續被翻譯成中文介紹到中國,本書在香港的出版也算此列。

戰敗後的日本,在美國佔領及扶持之下,經濟、科技得以迅猛發展,短短二三十年間,便躋身世界發達國家行列。日本的崛起和天翻地覆的巨變,自然引發世界側目,一些關注此事的學者們,紛紛從各自的領域進行解讀。戈登教授從現代性與關聯性出發,選取自德川幕府以來的階段,對其二百年間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以至思想諸方面,進行考察、分析、比較,緊扣其脈膊的躍動,展現其豐富又複雜的真實面目。

把現當代事件放進史書,也是本書的特色之一。每一次修訂再版,都有補充上一次修訂之後,所出現的社會重大問題。即便還無法定性的,作者都還原在書頁裡。這也讓本書更有彌新之感。

日本曾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農耕文化深厚而又深遠。廣大的鄉村,精耕細作,早出晚歸,繁衍生息。追逐功名利祿,看重故土家園,在乎生老病死,期盼忠君保國。在日本現代化或者說是工業化的過程中,日本的鄉村,是否也曾有過振興的考量?這些疑問,也是日本近現代史的大事。

無數村莊消失,無數田園荒蕪,青壯年傾巢外出,老幼病殘成留守,成為農村普遍現象。耕讀傳家不再被奉為至理圭臬,歸園田居更不再是理想的生活模式。一切的一切,變得讓我們特別是深具傳統情懷的文人無所適從,惶惶不安。我們將何去何從?

在本書第四部分〈戰後與當代的日本:1952-2019〉裡,有如下的敘述:(日本)農村的內涵不斷萎縮,全職農民的數目及比例急劇下降,而且持續不斷,一九五五年全職農戶的數字是二百一十萬,到一九七〇年降為八十三萬……適齡工作者由農村前往附近城鎮的工廠或辦公室工作,而祖父母則留家中照顧孩孫子及種植蔬菜或稻米,成年小孩亦可以在周末幫忙。農村愈來愈像郊區社會,只是成年男女在平日均外出,不會留在家中。在最極端的例子中,有全部人口均外移到城市,村落頓成鬼墟。

也許,每個國家從傳統農業轉向工業化的過程,都需要有此變革和陣痛吧。改革開放到今天,農村內涵的萎縮是必然的,甚至勢不可擋。讀史的目的之一,就是借鑒經驗,汲取教訓。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書雖是從美國人的視角來撰寫,我們讀來也獲益匪淺。也許,這就是歷史的共性吧。

輥 生

2023-11-19 輥 生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02333.html 1 美國學者對日本現代化的考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