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文化濠江開花
文、圖:寶 尼(部分圖片由澳門道教協會提供)
上月底,設於澳門道教協會會址的武當文化(澳門)傳播中心正式掛牌成立。當天,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孟至嶺,湖北省道教協會副會長遲信覺,湖北省道教協會副秘書長、武當山道教協會副會長張勇,以及來自內地各省市、港澳地區以至海外的道教組織代表等到賀,見證難忘一刻。
道教聖地之武當山
正如張勇發表感言時說,武當歷史文化悠久,願以開設該中心為契機,肩負起弘揚武當文化的責任和使命,積極發揮各自獨特優勢,攜手同心,加強聯動,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動武當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據資料所記載,武當山是中國道教聖地,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嶽”、“玄嶽”、“大嶽”之美譽。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東接襄陽市,西靠十堰市,南望神農架,北臨南水北調中線源頭丹江口水庫。早自明代,武當山被皇帝封為“大嶽”、“治世玄嶽”,並被尊為“皇室家廟”。一直以來,武當山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被稱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武術,更是中華武術的重要流派。至元末明初,道士張三豐集其大成,開創了武當派。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武當山古建築群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二○○六年被整體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七年,武當山和長城、麗江、周莊等景區一起入選“歐洲人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景區”。到二○一○年至二○一三年,武當山分別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十大避暑名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並入選最美“國家地質公園”。可以說,武當山人傑地靈,有說不盡的故事。
結盟厚植道教情誼
澳門道教協會會長吳炳鋕、副會長葉達認為,藉中心成立可搭建起良好的溝通與合作平台,助力培養更多道教青年,壯大力量。於本澳設立武當文化(澳門)傳播中心,正是時機。吳炳鋕特別指出,繼年前與台灣省道教會及福建省道教協會締結聯盟,江西龍虎山嗣漢天師府在澳設立聯絡處後,湖北省道教協會與澳門道教協會為厚植道教情誼,深化交流合作,經雙方友好協商,兩協會決定結盟合作,簽定合作備忘錄。其旨為積極發揮鄂澳兩地道脈同源優勢,推進古老道教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向世界闡釋推介中華優秀文化,展示豐富多彩、生動立體的中國形象,助力民族復興偉業。
自春秋戰國時期,武當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武當山之名由來,更與歷史上抵擋外敵有關。武當道教供奉玄武為主神,明代帝王將武當山視為皇室家廟,並把真武神作為“護國家神”來祭祀,加封武當山為“大嶽太和山”,位尊五嶽之上,武當獨特的道教音樂及玄妙的武術、深奧的道教哲理,更成為世人心中的聖山。
在合作備忘錄中,設立武當文化(澳門)傳播中心是為合作備忘錄亮點。未來除澳鄂兩地道教團體及廟宇持續交流外,將定期在武當山舉辦澳門青少年傳統文化體驗夏令營,藉此向學員傳授傳統文化知識,並安排武當武術鍛煉,以增強學員的家國情懷和身體素質,一舉多得。透過合作,可讓玄武信仰及武當文化在蓮花寶地上發光發熱。
玄武信仰武當文化
吳炳鋕回顧,今年六月八日,湖北省道教協會會長吳誠真道長專誠率團蒞澳,當時就與澳門道協互簽合作備忘錄,正式標誌澳門道協與湖北省道協締結聯盟,並由武當山道教協會會長劉文國將武當文化(澳門)傳播中心授牌予澳門道協。雙方認為透過合作,可將玄武信仰及武當文化,在蓮花寶地上發揚光大,並積極響應特區政府建立“一基地”,全方位加強與內地省市的聯動合作。
吳誠真表示,透過鄂澳道協結盟弘揚傳統和道教文化,可加深兩地道教的合作和交流,也讓更多人對道教有更深層的認識。相信透過雙方合作,可更好地傳承道教文化,促進道教發展。劉文國認為,與澳門道協簽署合作備忘錄意義深遠,鄂澳道教文化底蘊深厚,有非常大的交流前景與空間,未來將持續加強交往,一步步地落實更多的合作和交流機會,持續宣揚道教文化。
玄武大帝統管北方
有學者明言,道教最早有關玄武的經典,始於宋代。溯流追源,相關經文大量產生於宋朝,並非偶然,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息息相關。由於宋朝外患主要來自北方,玄武自古被視為北方之神。宋人為抵抗當時北方民族如契丹、西夏的大肆侵略,一方面製造玄武顯靈佐助宋軍抗敵的事跡,同時也編造神的出身故事,來提高神的聲勢和地位。
宏觀來看,在澳門這座不平凡的小城推動玄武信仰及武當文化,恰如其分。皆因本澳不少坊眾亦尊崇北帝,即玄武大帝,為統管北方的保護神,民間視其為水神,與本地歷史文化早已融入一體。
此間來澳的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孟至嶺,不僅出席上述中心成立儀式,並於二○二三澳門道教文化節開幕式上致詞。他評價指出,澳門道教文化節是澳門道教界同人努力弘道宣教、祈願國家興旺、澳門繁榮、社會和諧的重要活動,也是澳門同道與境內外道教界溝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他勉勵澳門道教界同人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持續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澳門道教音樂”等為載體,未來舉辦豐富多彩的道教文化活動,與內地道教界和海外同道增進道誼,凝聚共識,加深合作,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