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吱喳喳雀仔園
澳門雀仔園街市坐落在馬大臣街、公局市前地及柯高街之間。在雀仔園坊開闢之前,此地曾是一片蔥鬱的樹林,葡人喜愛在這片樹林中打獵,屢獲雀鳥,認為該樹林是雀鳥巢穴的葡人便把此地稱為“雀仔園”。
於清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間正式建坊的雀仔園坊,是澳門最古老的居民區之一。雀仔園坊位於澳門半島中部,背倚東望洋山南段,前靠水坑尾街,房屋依山而建,高低落差約有十五米。坊內道路縱橫交錯,街區呈方格狀,規劃整齊。
據傳開坊後不久,約在光緒年間,此處便已開設街市。舊街市與如今我們能見到的雀仔園街市不同,其建築共有兩座。舊街市的主體採用木質結構,上蓋紅色瓦頂,下鋪長條石板,輔之以坤甸樑架及圓柱支撐,氣派非凡。一八九四年時,李成及劉馬利亞獲得該街市一年的承充權力。在他們的改造下,雀仔園街市白天仍為傳統菜市,夜間便成為江湖藝人的演出場所。該街市西南方有一座福德祠,主祭土地神,同時供奉福德正神、媽祖、財帛星君、玄壇及太歲等神祇。清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年)因馬路修築工程所需而遷移重建在如今的位置上。
現存的雀仔園市政街市是市政重建的產物,始建於一九三九年,並於一九四〇年正式投入使用。葡人將雀仔園街市稱為“Mercado da Horta da Mitra”,今日雀仔園街市的入口處仍然留有“Mercado Municipal 1939”的字樣。
二十世紀新建起來的雀仔園街市,是一座佔地面積約六百一十五平方米的新式單層方形建築,街市的四個角落皆設有出入口,內部攤檔則呈回字形分佈。街市品類齊全,內設菜檔、肉檔、魚檔等攤位,周邊還劃出小販區,能很好地滿足鄰近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梁健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