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科技應用場景助引客
官方公佈上季新成立公司逾一千三百家,按年增近四百家,批發零售和工商服務業繼續是投資熱點,可見澳門雖然經濟回暖不全面,但具發展潛力行業熱度不減,仍備受追捧。尤其與旅遊相關的朝陽行業,將繼續主導資金流向。
人流、資金流持續向主體產業靠攏,進一步拉大民生區與旅遊區“冰火兩重天”,如何拆解,迫在眉睫。坊間冀在社區多辦節慶盛事,擴大引流作用。明年力爭四方客,又逢回歸廿五周年,料“區區有活動”,盛況更勝從前。當各區極力爭取旅客,會否進一步令競爭升溫?同質化的商業模式會否遍地開花?旅客入區,就能“藥到病除”?
疫後不難看到,餐飲業新陳代謝加快,有人“有緣再見”,亦有大量新店湧現,但即使在旅遊旺區,區內生意亦非點石成金。如今適者生存,難度不遜於疫情時期,只有持續優化出品與體驗,才可留客。
官方為優化營商環境,從宏觀於社區結合科技手段創造打卡點,到微觀協助企業擁抱科技,宣傳推廣搭橋線上平台,到推動優化內部管理的後台系統支援計劃,再到推廣電子支付……讓各方可享受科技應用帶來的紅利,助中小微企增強競爭力。
未來中小微企如何借助科技捕捉商機,值得深思。旅客已成為各界重點開發對象,尤其明年積極開拓國際旅客市場,對企業而言是喜是憂尚待觀察。澳門商界熟悉大中華旅客的喜好,當開拓新的旅客市場,必迎來種種挑戰。市場已提出加快培訓多語種導遊,提升接待水平,傳遞出好客之道的積極訊號。
提供無隔閡的待客服務,是長期修行,難以一蹴而就。未來能否借助科技,在不同場景增設多語種的語音服務,甚至協助企業增加科技含量的服務,強化互動體驗,提升賓至如歸的體驗。
高新技術產業是四大重點產業之一,倘能圍繞市場應用場景,開發針對性的產品,助力中小企開拓國際旅客消費服務市場,既可帶動科技市場化,並可推動供需兩端對接,壯大市場發展。
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