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之痛與失國之殤
今年十月,哈馬斯組織突然襲擊以色列,繼而以色列狂轟並進軍加沙地帶。國際新聞都聚焦於此次愈演愈烈的軍事衝突之中。時至今日,以色列的空襲已經造成加沙地帶數千名平民死亡,傷者更不計其數。最令人痛心的是,死難者中有三千多名兒童。而且,以色列也為國際人道救援設下重重障礙。另一方面,哈馬斯組織綁架了數百名以色列平民。許多國家都不再用“以巴衝突”或“巴以衝突”這樣的詞,而改用“以哈衝突”或“哈以衝突”,針對巴勒斯坦的哈馬斯組織,並且定義後者為恐怖組織。由於歷史、宗教和政治等各方面錯綜複雜的原因,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有不可調和的矛盾,蒙難的永遠是平民。理性溝通失效時,往往令人想起了詩。
華語詩壇過去對巴勒斯坦的詩歌都聚焦於男性詩人。除了最著名的馬哈茂德 · 達爾維什(Mahmoud Darwish),香港國際詩歌之夜還邀請和翻譯過稍微年輕一點的加桑 · 扎克坦(Ghassan Zaqtan),以及更年輕的塔明 · 阿爾巴霍迪(Tamim Al-Barghouti)和納捷宛 · 達爾維什(Najwan Darwish)。但是,華語詩壇卻甚少關注巴勒斯坦女性詩人。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做了一些查閱和研究,發現了不少十分優秀的巴勒斯坦女性詩人,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法德瓦 · 圖甘(Fadwa Tuqan)。
圖甘是二十世紀巴勒斯坦最重要的詩人之一。在一九五二年至二○○○年間,她出版了八部詩集。她的詩歌選集已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波斯文和希伯來文。她獲得了許多獎項和獎章,包括年度Sulayman Arar詩歌獎;一九八三年約旦作家聯盟的獎項;一九八九年阿聯酋的Sultan Uways獎;一九九○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耶路撒冷獎章;一九九二年意大利薩萊諾當代寫作世界節的獎項;一九九六年的突尼斯文化獎章以及一九九七年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文學獎。巴勒斯坦小說家Liana Badr製作了一部關於她的生活和詩歌的紀錄片,名為《Fadwa:來自巴勒斯坦的詩人》。
圖甘讓我們看到巴勒斯坦詩歌中的女性主義風景,例如以下這首拙譯:
生產之痛
夜風吹散花粉
穿越田野和家園的廢墟。
大地顫抖,帶着愛,
帶着生產之痛,
但侵略者要我們相信
屈服和投降的故事。
啊,阿拉伯之曙光!
告訴我們土地上的侵略者,
生育的力量是他所不知的,
一位母親身體的痛,
遍佈傷痕的土地
在黎明時重生,
當血之玫瑰
在傷口上盛放。
詩人將女性的生產之痛與失國之殤聯繫起來,女性臨盆生產的痛楚同時也是她所在的土地蒙受的傷害。痛楚聯繫起詩中的一組組對比:田野與廢墟、愛與痛、生產與死亡、屈服與反抗、曙光與黑暗、重生與傷口等等。縱使有些對項指示暗示,而暗示強烈到讀者無法忽略。詩以“當血之玫瑰/在傷口上盛放”這樣強烈對比的意象作結,既深感巴勒斯坦人的痛苦,又令讀者不至於對生命失去希望。
宋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