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直覺
遇事不決,應該相信直覺嗎?
直覺作為潛意識的啟示,有時確實能觸及理性和邏輯未能到達之處,但迷信直覺,有時也會讓我們遠離目標。
最近聽到一名心理治療師分享運用直覺的建議。她建議,當我們運用直覺時,要按直覺的情緒強度打分。如果感覺特別強烈,那直覺很大可能來源於瘋狂的情感,如恐懼和不安,可信的程度較低。相反,如果情緒強度比較低,那麼直覺更大可能是基於經驗和認知,是來源於潛意識的反應,更加值得我們相信。
因為當我們情緒太過濃重時,我們會鑽牛角尖,思維變得更不靈活,心理學上稱這為“窄化效應”。當人在極端情緒下,思維的關注點會變得很窄,容易一葉障目。這時候,認知受限,很容易放任自己去做不應該做的事情,等到清醒過來時會後悔不堪。我們之所以拉不住犯傻的戀愛腦閨蜜,大概也是這個原因,所以越是情緒“上頭”,越要三思而行。
直覺也容易受到外界扭曲。心理學家總結過許多心理盲點,我想起了一個故事,一名學者想設計出避免核戰的策略,他想到美國總統可以下令發射殺害千萬人的核彈,卻又無須目睹任何人的死亡,這決策過程實在太荒謬。
於是他提出,把發射核彈的密碼放進膠囊裡,植入志願者的心臟。一旦總統要發射核武,就要先殺掉這個人,這樣總統就不容易選擇按下發射按鈕。殺千萬人跟殺一個人,明顯後者更容易,但親手殺一個人,跟不用親眼目睹罪惡發生相比,後者又顯得輕鬆太多。只可惜,學者提出的這個策略沒有被採用,不然也算是利用心理直覺來以殺止殺了。
木 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