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食必挑
據說“是藥三分毒”出自明代醫家劉純的《藥治通法補遺》一書,兒時常聽長輩念叨,甚至醫院看診時西醫也會來上這麼一句,便對藥物總懷抱着寧可少吃缺量,差不多就停藥的態度,甚少按足療程服用。當然,素食多年,需要服藥的機率也極低。
最近與一中醫師閒聊,對這句話產生了疑問。
中藥裡有許多是日常長期食用的食物,如淮山、蓮子、紅棗、枸杞、黑芝麻,有些一日三餐都不捨得少,譬如生薑。還有許多食材,廣府人最為熟悉,日常煲湯時都會加入,如黃芪、黨參、桂圓等,甚至鹵料也是香辛藥材。所以自古便有藥食同源的理論,唐朝時的《黃帝內經太素》一書記載:“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便是指這些食物和藥物一樣,既能飽腹又能祛除疾病。於是,在清朝李光庭的《鄉言解頤》中記載:“吃五穀雜糧,保不住不生病也。”
這便有意思了,世人普遍認為但凡張嘴朵頤,生病就難免。那究竟是“服毒”還是“不服毒”呢?這當然是博君哂笑。
在“是藥三分毒”那句話的後面,還有“唯開胃無毒,蓋開胃者排毒也”,也就應了《鄉言解頤》裡“蓋知善食則穀能養人,不善食則穀能病人也”。順應身體氣機的正確選用食材就不會吃病自己。
說起來簡單,其實挺難。除了飲食常識,還需要些專業食材知識,有些食物相沖,有些食物不符合身體狀況,因喜好貪食,就會越吃越錯。
是以錯不在食,在於不善挑食。若人人都懂些中醫基礎理論,那些動不動就把“爆肝”而掛在嘴上又不斷感歎脫髮的年輕人,就不會這麼戲謔了吧。
中醫師無意中告訴我,旁人吃一個月才見效的療程,在素食者這裡半個月就達到了,這又證明素食是助益療效的飲食方式。而醫師本人雖非純素食者,但日常飲食基本長素。
古 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