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3年10月22日
第C05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遊蹤)老舍先生故居遊記

老舍先生故居遊記

在即將離開北京的那個上午,我從西城區打車到東城區,心裡無比忐忑。昨晚想逛老舍故居時,只能在網上約到翌日下午的票,而中午我就要去機場了。

不甘心,我坐車一路駛過北海公園,穿過故宮和景山,再經過北大紅樓,拐幾個彎,便來到一處樸實無華的胡同前。這便是老舍先生的故居,此地原名豐盛胡同,今名豐富胡同,故居已改建成紀念館。

已有幾位遊人因沒預約而被拒之門外,我抱着試試看的心態走近保安亭,手機截圖是下午門票。好在,那守門電子儀沒讀懂上下午的區別,於是我得以僥倖地溜進去。

紀念館沒想像的大。這是一座小四合院,當年住過老舍夫婦及其子女,主體建築為三間平房,東西兩側房子原為廚房和餐廳,現已分別闢成遺物展廳和圖片展室。居中的大平房坐北向南,是老舍和夫人胡絜青會客和居住之所,東耳室是夫人的畫室及臥室,西耳室則是老舍創作和休憩的地方。中間的客廳掛着齊白石、傅抱石等人的畫作,當年,老舍在此曾跟社會名流和販夫走卒高談闊論呢。從圖片資料得知,老舍先生原來也是“擼貓”愛好者,寫作累了他也會坐在大廳裡,抱着心愛的小花貓親了又親。

幾間平房的外牆一律髹成紅色,在夏末秋初的綠色氛圍中被烘托得熱烈、張揚,似乎跟主人的性格南轅北轍。四合院正中的天井很大,兩棵柿樹雖無參天的高度,可它們渾厚的樹皮、黝黑的膚色、滄桑的皺紋昭示着不凡的身世。這就是兩棵老舍夫婦親手種植的柿樹,時間為一九五三年,整整七十歲了!據說,秋冬時節柿子熟了,滿眼都像是小小的、紅彤彤的燈籠,夫人喜愛得不得了,於是欣然將院落命名為“丹柿小院”。可惜現在還遠未到柿子結果之時,看到古稀樹梢鬱鬱蔥蔥,我無奈地生出些許遺憾。

從一九五○年到一九六六年,老舍先生在這裡創作了《龍鬚溝》、《茶館》、《正紅旗下》等佳作。靜靜地,老舍先生時而下筆疾書,時而抬頭盯着果木沉思,時而也會走到天井裡的金魚缸前看看嬉戲的魚兒,既陶冶性情,也為創作苦旅換換腦筋。用他兒子舒乙的話:“小院的優點是能鬧中取靜,平常只有花上的蜜蜂和樹上的小鳥能愉快地打破它的寂靜。”

這是一處生活氣息極濃厚的院落,儘管它的主人均已先後離世,但一花一草一木一缸,都像主人生前那樣,既靈動活潑又深邃靜謐,彷彿主人們從未離開。從展覽了解到,老舍先生是非常熱愛生活的。他養花種樹,藏書藏畫,閒時或擼貓或揮毫,而生活又極其規律,上午練拳,中午寫作,下午會客或開會,既忙而不亂,又充實合理。

可惜,五十七年前的那個夏天,老舍先生被裹進政治的無情漩渦。在被紅衛兵毆打羞辱後,他回到丹柿小院。當夜發生了什麼,夫人和兒子都做了什麼說了什麼,好像永遠是個謎。但可肯定,老舍沒有得到充足的家庭撫慰,也許只有那兩棵年輕的柿樹還能聆聽他的傾訴吧。清晨,老舍先生獨自離家而去,再沒回來,第二天被發現陳屍於太平湖中。

離開紀念館的一刻,心頭不禁一陣悵然。一座小院成全了先生旺盛的創作,卻也見證了一段悲劇,這樣的悲劇是否本可避免呢?

譚健鍬

2023-10-22 譚健鍬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96488.html 1 (遊蹤)老舍先生故居遊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