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環
我想從水泥森林裏抽身,我來到了路環。
海水透過巴士寬闊的車窗湧進我的眼眶,是海,是海,我的眼裡全是海!海是路環的符號,海是路環的靈魂,這個小鎮因海而生,在海上發芽扎根,這個小鎮的歷史與海息息相關。我一下車,就和海撞了個滿懷。
在內陸長大的我,從未觸摸過如此生機勃勃的海,隨意在海邊找個石凳坐下,我的目光所及之處,幻化成了一幅獨具神韻的風景畫,我從現實飛進了畫中。時間化作了清風,吹拂過這片天地而不留一絲痕跡,這片天地只有我和海。遠處浪濤自顧自的跳躍,岸邊的心葉榕享受着散落的陽光,我坐在他們之間,獨自繪製我的夢,夢中蘊藏了關於這片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紙醉金迷的東方拉斯維加斯的熱風吹不到路環,這裡只有遠道而來的海風。路環的海風是清爽而輕盈的,置身其中,靜靜地享受他籠罩着我的身軀,我愛這海風。
百年之前,遠方而來的遊人乘着這海風,送來了異域他國的文化和物產,澳門勤勞的漁民亦乘着這股海風,揚起風帆出海拼搏明天美好的生活;百年之後,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千千萬萬遊人,一起共享這動人的海風。
路環的海風記載了太多太多的故事,他是講述者,我是聆聽者。飛鳥打斷了海風的故事,牠們從未知的遠方飛抵路環,並在此築巢,只因都市的擴張在路環停下了腳步,飛鳥得以在這片土地棲息繁衍。活潑的鷺鳥在海邊自由自在地嬉戲,牠們的出現使我從夢中返回現實。牠們潔白的羽毛和矯健的身姿吸引了我,我努力在海天之間尋找牠們的蹤跡,遠處的遊人也驚歎地拿出相機,捕捉這些小精靈的身影,人與鳥共享這美好的時刻。路環的天空彷彿是海的倒影,那麼藍,那麼靜,那麼淨,飛鳥們的翅膀劃過這片美麗天空而不留下痕跡,向着海的盡頭飛去。
我站在鵝黃色的路環圖書館環顧四周,五彩斑斕的建築映入眼簾,鵝黃色的、淡粉色的、灰白色的房子鱗次櫛比,這些顏色是那麼柔和和令人舒心,這些建築賦予了路環色彩。它們在和煦陽光的照耀下更加秀美,我從未見過如此多彩的小鎮,此刻現代水泥森林的灰白已經從我的眼中褪去,滿眼都是這些柔美的建築。
南歐的弦音在路環再次奏響,造就了頗具異國風情的古老建築,縱使百年過去,他們的靈魂仍存,不論是聖方濟各教堂還是路環圖書館,歲月無情卻沒有奪去它們的魅力,當遊客看到時,仍然會情不自禁地讚歎它們的美。繞開熙熙攘攘的遊客往海邊走去,我聞到了濃濃的燻香味,抬頭望去發現了一座古老的寺廟,“譚仙聖廟”四個金色大字映入眼簾。在高中讀書時,早先就在書卷中讀到過沿海地區的群眾,有用大魚的魚骨建造寺廟或者在寺廟中供奉魚骨的習俗,漁民們都希望海中的大魚,能夠保佑他們出海捕魚順利歸來。這座寺廟香火旺盛,我看到了許多漁民在此祭祀譚公,可見澳門漁民們樂觀生活、勤勞奮鬥的美好品質,這座小而精的譚公廟,體現了勞動人民樸素而真切的信仰。
回程路上,我注意到了幾家魚檔,走到近處駐足觀看,藤編的架子上掛着許多乾魚,桌子上擺着一些不知名的乾海鮮,乾製海鮮特有的氣味直衝腦門。一年前,我初到廣府文化地區時,曾對煲湯的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初嘗精緻的奶色濃湯時,就深感煲湯文化的深厚底蘊。這些乾製的海鮮是路環的特色,一鍋美味的濃湯離不開它們。
路環是一個和諧的小鎮。人與人之間是和諧的,居民的房屋排佈有序,高度相近,院落之間隔離自然,阡陌交通,井然有序,小鎮坐落在澳門這個人口密度較高的城市卻絲毫不顯擁擠,可見小鎮的規劃之細緻。在街道上散步時,經常看到居民在高大粗壯的心葉榕下用方言聊天,小孩在旁邊自由自在玩耍的溫馨畫面。在生活節奏加速的今天,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日漸疏遠。在路環,人和人之間的距離被拉近了,大家又成為了老友記。人與自然之間也是和諧的,我注意到在路環有許多老樹,榕樹已經長成了枝繁葉茂的合抱之木,其他植物分佈也是格外豐富。小鎮的建設規劃仔細地避開了老樹和其他珍貴的植物,路環的開發在城市化和自然保護之間,或者說在人與自然之間,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着力點,使得人與自然成為了和諧的朋友。
高中時,我讀過陶淵明所寫的許多文學作品,這使我對他筆下描寫的理想主義田園充滿嚮往,也許在高度現代化的今天,這種理想中的田園已經不復存在,但我相信路環就是最接近它的地方之一。
夕陽西下,巴士載着我返回水泥森
林,我期待着下次與路環的相遇。
張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