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姓家奴
張飛在虎牢關前迎戰呂布,開口便罵“三姓家奴”,毫不掩飾他對呂布的鄙夷和厭惡。其中的典故,熟讀三國者應當耳熟能詳——呂布先追隨丁原,再侍奉董卓,後納貂蟬、投王允、殺董卓,兩面三刀,反覆無常,為此背上了“三姓家奴”的惡名,遺臭萬年。有道是“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啊!
事實上,像呂布那樣頻繁“跳槽”的文臣武將,史書中大有人在。漢初名臣陳平,因為“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從吾遊”,受到漢王劉邦的責讓,被周勃、灌嬰等人斥為“反覆亂臣”。張飛的大哥劉皇叔更典型,他先後在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五位主公的門下打工,比呂布還反覆多變,只不過他沒有像呂布那樣頻頻“認主作父”而已。
按照張飛的“三姓家奴”理論,漢初還有一位名臣叔孫通,大半生都在換主子,堪稱“十姓家奴”。《史記 · 劉敬叔孫通列傳》載:“叔孫通者,薛人也。項梁之薛,叔孫通從之。敗於定陶,從懷王。懷王為義帝,徙長沙,叔孫通留事項王。漢二年,漢王從五諸侯入彭城,徒長沙,叔孫通降漢王。”其實早在投奔項梁之前,叔孫通已是秦二世的高官,位居待詔博士。秦亡漢立,叔孫通不斷改弦更張,兩名魯國儒生為此嘲笑他:“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公所為不合古。公往矣,無污我!”叔孫通反唇相譏:“真鄙儒也,不知時變。”
叔孫通後來為西漢王朝作出了大貢獻。司馬遷對他作高度評價,認為叔孫通“希世度務,制禮進退,與時變化”,還將他尊為“漢家儒宗”。
同樣是“跳槽”,在呂布是“三姓家奴”、“反覆亂臣”,在陳平、劉備、叔孫通則成了“希世度務,與時變化”。
歸根結底,歷史總是逃不脫“成王敗寇”的規則,對某一位歷史人物的評價,充滿着辯證法。
南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