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街景背後的城市意象
田中泓
幾年前,內地有雜誌刊登一張在澳門東望洋新街拍攝的照片,畫面前景是澳門普通的民居樓宇,其背後是新葡京大樓,照片中的煙火氣與金碧輝煌的強烈對比,令圖像在內地快速走紅。從此,在東望洋新街出現了許多模仿者,用手機或相機去捕捉上述的照片角度,有時甚至走出馬路,影響街道的交通安全。
本文並不是要評論旅客為拍攝網紅角度的行為,而是想從這張照片,談談城市研究的相關理論。
在介紹有關的理論之前,先分析為甚麼在東望洋新街能夠產生這種照片的構圖。
首先,東望洋新街並非一條完全筆直的街道,而是在末段略帶轉彎,它並沒有直接指向新葡京的建築物,因其轉彎而使新葡京建築能在一列六層高的民住樓房的背景中出現。
這種雖看到但不在道路焦點上的景象,是在中世紀的城市中經常見到。而且,那座高大的標誌性建築物,在城市中能產生讓人容易記憶的空間參考物。
上世紀六十年代成書的《城市意象》,作者凱文·林奇分析了一些美國城市,包括受歐洲影響的三藩市,林奇的理論認為人們在城市中依靠五種元素而產生空間記憶,它們是路徑、邊緣、區域、節點與地標。
其中“路徑”與“地標”兩項元素,正正是在澳門東望洋新街組成網紅景象的重要元素。
在澳門的例子中,東望洋新街明顯是“路徑”元素,而新葡京是“地標”。其實,在澳門的歷史街區,一些主要街道與主要的建築物(尤其是教堂建築),都有上述的關係,因為這些都是參照歐洲中世紀城鎮的模式而發展起來。
在上述的情況中,“地標”起着讓人在城市空間中能夠辨認方向的作用,而“路徑”是讓人向目標方向前進的道路。
除了東望洋新街,另一中區網紅打卡點也有類似的情況:在南灣馬統領街的街口三角形人工島,不少遊客亦在該處拍照打卡,背景的新葡京是構圖中的“地標”,而馬統領街是“路徑”。另外,如果站在大堂前地向馬統領街方向,也能拍出類似的構圖。
大部分遊客在拍照時,應該不知道相關的城市設計理論,但是,這些網紅地點實際是城市中最容易讓人產生空間記憶的地方。澳門城市中仍有不少類似的景觀組合,是我們城市的特色,在新城的建設中應適當得到延續,以維持城市意象的獨特性。
tianzh.mo@gmail.com
http://tianzh.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