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鬍鬚說騙局
外國人認為中國文字艱深,原因是它並非拼音。但它是象形,譬如金、木、水、火、土都是部首,一看而知其性屬,另一邊是字聲。例如“銅”字,既知其性屬為“金”,其音為“同”。明乎此,則一理通,百理明。
或問:有些非屬“五行”的又如何?譬如說腦袋。《說文》編列於“頁”部:“頁,頭也,从从儿。”北周衛元嵩《元包經 · 太陰》:“仡仡,趯欻欻,頁趾,足出。”蘇源明傳:“頁,音頡,頭也。”
頁,既是頭,添加“彡”,王弼注:“須之為物,上附者也。”孔穎達疏:“須,是上須(附)於面。”那麼“須”便是“鬚”字。“髟”是其後加上去的,以別於“須”的另一字義。鬚,又稱作“鬍”,鬍鬚是嘴周圍和連接鬢角的長毛。形容滿臉鬍鬚未加修飾謂之“鬍子拉碴”。
鬚的形狀與位置不同,其稱謂亦異,嘴唇上邊的曰髭,唐周繇《送入蕃使》詩:“早終冊禮朝天闕,莫遣虯髭染塞霜。”廣府人戲稱“蝦餃”,這是一種點心名稱,因其狀似髭,又稱之曰“二撇雞”。
髯,音艷,去聲,是指頰毛,亦泛指鬍鬚。《莊子 · 列御寇》:“美髯長大,壯麗勇敢,八者俱過人也,因以是窮。”漢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于右任、張大千、齊白石等,都被譽之為“美髯公”。
鬍鬚似乎是男人的象徵,阿媽當然沒有鬍鬚。所以粵俚有謂“有鬍鬚就係老竇(?)”。近日有港騙徒,因其聲音酷似某人,兩度從電話中冒認為被騙人之親屬,騙取款項逾十五萬元,終於落網。經驗告訴我們:“唔係有鬍鬚就是老竇。”務須“驗明正身”,庶不致誤。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