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身餓鬼頻出動
我國古老的一本字典《說文解字》,找不到一個“魔”字,估計是一種外來語。梵文māra音譯為“魔羅”,省去一個“羅”音而曰“魔”。這字編入於“鬼”部,一望而知不是好東西。佛教把一切擾亂身心,破壞行善者和一切妨礙修行的心理活動都叫做“魔”。印度古代神話傳說欲界第六天之主波旬(Pāpīyas)為魔王,常率衆魔破壞行善。傳說有一種魔身餓鬼,其居處在須彌山下的大海底。按阿修羅由於過去的業報,而為餓鬼道與畜牲道所攝,為餓鬼道所攝者成為魔身餓鬼。農曆七月甫至,魔身餓鬼已頻頻出動,祂們化身為女地產經紀騙取三人百萬元;本地六旬婦在社交平台,認識一男餓鬼,在這餓鬼游說下投資加密貨幣,雖帳面賺錢,卻一直無法提現,合共損失二百五十萬元。
還有二十多歲本澳青年,疑上網交友,誤信對方為“長期性伴侶”,按指示到某網站交按金“開房”,結果付錢後被對方“拉黑”,損失四千八百多元,事實上事主損失不只這數字。據案情披露,事主於本月四日在網上社交平台認識一名陌生女子,對方訛稱可賣淫,並可成為“長期性伴侶”,易言之是“批發”,指示對方交付九百五十四元“入會費”後,再付酒店開房,轉賬二千元“押金”以及一千八百八十元。記得佛家有言:“色即是空”;俗家說:“色字頭上一把刀”。這一回,“上釣者”只是破財,幸未致災。
為此司警籲防騙局,切勿向他人透露銀行驗證碼;司警大廈罪案預防小組聯同反詐騙協調中心人員日前到下環展開反詐騙宣傳教育;梁孫旭倡研對策防網騙;還有匯業講座授防騙策略。
道魔鬥法,《澳日》築起一個擂台,且看“道高一丈,魔高一尺”,還是“魔高一丈,道高一尺”。不過失敗者永遠是受騙的市民。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