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融冰 動物難覓
領隊:北極生態巨變
氣候暖化,北極融冰。極地現況與學生心中所想,存在落差與溫差。香港極地研究中心創辦人何建宗卻早已見怪不怪,作為培正校監,是次率領港澳培正學生組成“極地科研考察團”,亦是其個人第十九次踏足北極圈,下月他將再帶另一考察團進入北極,即今年將達成人生二十次北極圈足跡,南極則有四次。
冰河廿年退六十米
往返極地二十多回,何建宗依然記得第一次踏足極地,“當時覺得荒蕪一片,好原始、好原野,冰雪很多,形狀、厚度、覆蓋率高。但逐漸去得多,發現人多咗、旅客多咗,作為科學家,感受不是咁好,開始時亦有啲唔開心。”到訪極地的人增加,地球氣候變化亦越來越明顯,“黃河站對出的冰河,二十年間監測結果後退六十米,以起碼三四百米高度來算,說明大量的冰融化成水。”生物多樣性亦受影響,外來入侵品種變多,“很多旅客來極地旅遊,其衣服、鞋底、食物,甚至是船的壓艙水,都會帶來新品種,引起極地生態難以預測的巨變。”
旅客增加,北極野生動物卻減少,“融冰讓海豹難有休息地方,生存變得艱難,繁殖率降低,岸邊出沒率也在下降,同時使得獵食海豹的北極熊食物不足。觀察到北極熊在浮冰上搵唔到海獅、海豹這些食物時,會到山上捉候鳥及鳥蛋來食。食物再不足時,就增加北極熊進入人居的村落翻找垃圾搵食。”
噪音污染空氣變差
大氣方面,變化也很大,受北極環流影響,北歐、西歐、俄羅斯的污染物隨着大氣環流載到北極上空沉降,使得空氣質素下降,酸雪的ph值增大。旅客增加、車流增多,連帶噪音污染,影響生物。最關鍵的是都市化現象,以朗伊爾城為例,十年前人口只有二三百人,但現時固定人口約一千人,每年容納六萬至八萬名旅客,“一隻大郵輪泊岸就好幾千人上岸,造成都市化現象,樓宇及道路增加,吸熱率不一;建房做成熱島效應,以及材料吸熱率不一,故朗伊爾城較以往熱。離開朗伊爾城後溫度會降低攝氏三四度,這些都市化現象,值得憂慮。”
何建宗認為,尋幽探秘的心不斷膨脹,極地旅行的發展,必然帶來一定的環境污染,膠袋、電池、刀叉、鐵罐,以及微塑膠等都市化污染,都在極地出現。仰慕極地而生的極地旅遊難以壓抑,建議旅遊業與國際之間應該關注南北極旅遊公約的制訂,同時應在進入極地前向旅客適當教育。
學生做科研非打卡
“我帶學生來,都有人話我有份踩污極地、污染環境。但相對每年幾萬旅客,我一年帶幾十學生,微不足道。而且我自己有條件及理想,來的學生一定要做科研或要對極地有貢獻,不是只來影相打卡威威。我要求學生做公民科學家,跟着教授一齊做研究,起碼一邊破壞一邊貢獻。希望學生能更深度認識極地科學及環境問題的根由,離開旅程回到自己的地方,帶來生命上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