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寒衣物無所用 熱得脫剩短袖衫
地球最熱一年北極圈無倖免
二○二三年七月廿六日下午四時半,北緯七十九度,斯瓦爾巴群島的新奧勒松(Ny-Alesund)附近,錄得氣溫為廿一度,不是華氏,是攝氏廿一度!這是澳門培正學生在“極地科研考察”期間進行天氣與空氣監測實驗所得數值。
(朗伊爾城廿七日電)
本報記者 黃煒熊 圖/文
提出有關監測實驗的學生魏智誠表示,他心目中的北極有冰、有雪、有北極熊,但親身到極地考察後,現實中的北極“熱得有啲誇張”。
港澳培正學生“極地科研考察團”在當地時間廿一日晚抵達位處北緯七十八度、斯瓦爾巴群島的朗伊爾城。一行廿四日乘船北上,最北航至北緯八十度,途中遠距離觀察海鳥、海象、鯨魚等生物,更有幸遠眺到一隻北極熊身影。但親身踏足極地,卻與想像中凍冰冰的北極,有點“溫差”。
極地旅遊蓬勃發展
朗伊爾城中,酒店、餐廳、酒吧、超市、商店無一不缺,新的建築不斷在建,遠在新奧勒松,亦有紀念品店長開,滿足旅客船上壓抑的消費慾;重裝帶備的禦寒衣物,有些根本沒有機會穿上,有時熱得脫剩一件短袖上衣;原以為艱辛的長途航程,誰知因應極地旅遊的蓬勃發展,船上三餐照顧,帶來的杯麵一個都冇機會開封。正如香港極地研究中心創辦人何建宗所言,“南北極旅遊團容易到好似報一般的旅遊團咁,畀錢就可上船。”
雪山冰川躍現眼前
唯一讓人感到切斷文明的,是航程中沒有網絡與訊號。船艙窗外流動的景色,除了茫茫的北冰洋,就是雪山與冰川,偶然有浮冰隨海浪漂流,但肉眼可見的海洋生物,少之又少。登岸、採樣、聽教授或導賞員戶外講課……四天的航程,學生在極地上了一堂接一堂的地理與環保課,加深對北極的認知,“黃河站”、“紫荊站”、各條知名與不知名的冰川,從書本和網絡中知悉的,全都躍現眼前。
經過四天船上航程後,考察團於當地時間廿七日返回朗伊爾城,完成一連七天在北緯七十八度至八十度之間的斯瓦爾巴群島科研活動,今日將由朗伊爾城乘航機轉往挪威的特羅姆瑟(Tromso),繼續餘下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