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澳門
鳳凰木這種能夠開出豔麗紅花的喬木,原產地是馬達加斯加,郭沫若先生歌詠鳳凰花的詩中寫道:“種在澳門鳳凰山上,故名鳳凰花……”這裡的種,是移植。郭沫若先生是著名歷史學家,他在創作《百花齊放》詩集時,應該對各種名花奇木的產地做過了詳細的考究。
鳳凰木原名“攀霞拿”,中譯的名字也相當精彩。因其花紅似火,外國人稱之為“火焰樹”,也頗為妥貼。據說在一八六六年葡國植物學家撰寫的《考察澳門的植物名錄》中,並無此樹種的記載;一八八○年,一位葡國學者在澳時,也未發現這種樹;直至一九○四年出版的有關澳門植物的葡文書籍中,方有鳳凰木的資料。有人據此估計,鳳凰木可能在此期間移植澳門,於是鳳凰山因花得名。
究竟是先有山後才有花,還是有了花才據以為山命名?我採納郭沫若先生的說法,移植過來的這種外國“火焰樹”因山得名。鳳凰山也即現在的白鴿巢公園一帶,二百多年前一個葡萄牙富商在那裡建了住宅,他養了幾百隻白鴿,於是鳳凰山便又被人叫做白鴿巢了。
這當然也是口耳相傳的故事。白鴿巢公園裡頭確實還有一株樹齡很老的鳳凰木,樹冠覆蓋寬廣,暑天給遊人陰涼。
而今鳳凰木在澳門更是普遍種植,隨處可見,這是園林工作者的功勞。他們借助街道、公園特點,栽植出鳳凰花的嬌豔身影。澳門鳳凰花盛開時節,真個是“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點燈煌煌”的熱烈景象。
鳳凰木“葉如飛凰之羽,花若丹鳳之冠”,樹冠平展、枝繁葉茂,有如鳳凰展翅;紅花盛放、華彩異常,有如鳳凰揚首。作為一種花木舶來品,以其外觀形象命名,不也十分妥貼美麗,令人生出無限遐想?
石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