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三分生”
“三分生”的概念來源於戲劇表演,“生”指的是心理層面的生。就技巧而言,戲劇表演者自然要“十分熟”,熟能生巧,巧能生悟,上台就算閉上眼睛也能完美無瑕地完成整個表演流程。但人有時會因為技藝的嫻熟而產生自滿之心,久而久之,對原來熟悉的技能反而麻木無所悟,技藝難有寸進。戲劇表演引入“三分生”理念,時時提醒表演者保有謙虛進取之心,無論外在技能如何了得,心中仍留有餘地去領悟戲劇本身。“三分生”的概念用在教育上,亦是如此。
現在我們的孩子生活於資訊爆炸的時代,不同於我們當年:數學要記公式、語文要背課文、英文要學音標……知識對現在的孩子來說,動一下手指輕而易舉就能獲得。網上關於一道數學題的解題方式可能就有三種以上,語文課文早已不用死記硬背,孩子在學習英文上也早早通過自然拼讀法掌握發音技巧。在未來,音標甚至可能會變成年代產物,不再流行通用……時代變了,孩子變了。雖然教育的目的不變,但教育的表現形式卻需要改變。“三分生”理念可以幫助施教者在心理上對教育產生一定的探新力,儘管教者在理論或操作上可能已十分嫻熟,比如對嬰兒飢餓時的餵養、身體的護理;對幼兒壞情緒時的引導、求知時的解惑;應對孩子青春時期荷爾蒙的分泌、初生情愫的萌動……雖然每個孩子的發展周期大致相同,但當外界大環境快速變化時,我們可以把握時代特點,適時轉變或微調自己的教育方法,這樣才不失為優秀的教育者。
作為家長,我們時常感歎每一代孩子的不同。出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孩子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中少有鼓勵與表揚,長大後刻苦奮鬥,終其一生都在找尋自我的認同和工作中的成功感。出生於九十年代的孩子們,趕上改革開放大潮,物質相對豐富,且因為是內地獨生子女第二代,所受到的重視更多,被更溫柔地對待,所以更自信、獨立,更容易自洽。“○○後”的孩子們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成長起來,他們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探索能力都遠勝於前兩代,因為成長中得到了足夠多的關注和理解,他們會更重視自我的感受。
老一輩人不明白,總覺得現在年輕人“冷冰冰”,不愛叫人,又不愛理人,其實真不是那麼一回事。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成長的大環境在飛速變化,孩子接受的訊息、所受的教育方式在逐漸改變。我們不能再用固定的思維模式去定義他們的行為,也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教育方式上,不謀求轉變。“三分生”提醒我們,對待教育要在保留初心的同時,繼續精進。
教育是條漫長的道路。始終保持敬畏、謙虛的心,時刻作好轉變的準備,才是對教育“三分生”的最好詮釋。
若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