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寄生樹納拆僭建物資助
舊區大部分以五層高樓宇為主,不少樓齡已超過三十年。由於長期缺乏管理和維護,屋頂、外牆樹木橫生,形成“寄生樹”,但多數無人打理,衍生結構安全問題。
部分街區尤以下環、爐石塘、福隆、沙梨頭及新橋等,有不少舊唐樓,“寄生樹”存在情況更嚴重,當中不乏已生長兩至三米高,居民備受天花、牆壁、地板滲水困擾。根據《都市建築法律制度》,樓宇業權人有義務定期保養和維修,但因“寄生樹”屬私人財產,政府難以插手介入處理,只能發函督促業權人盡責清理,導致成效不彰。即使受害街坊願意自費解決,但基於缺乏專業知識及機具輔助,依然束手無策。
“寄生樹”會不斷生長,任由其年復年地開枝散葉,將對大廈結構安全帶來威脅。近年舊區發生多次“寄生樹”導致房屋飾面剝落事件,已響起社區安全警號。本澳很快便踏入雨季和風季,倘不加理會,可能釀成無法預料的危機。
政府應充分考慮民間訴求,將“寄生樹”列為樓宇建築僭建物。同時利用殘危樓宇和僭建物資料庫統計,定期巡查,並按輕重緩急處理。有意見認為,政府可擴大《僭建物自願拆卸資助計劃》資助範圍至“寄生樹”,並酌情提高資助金額,分擔移除工程所產生的開支,相信具一定鼓勵作用。
悅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