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3年05月16日
第B12版:視覺
澳門虛擬圖書館

那是病態 不是美

山水冊題畫款識 董其昌

忽 枂 良

那是病態 不是美

偶然間經過掛着作品的地方,總會遍尋上心的作品細細地揣摩。喜愛書畫線條是我一直以來的嗜好,似乎這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空閒時學學大手筆們弄一弄毛錐,指揮着存在變數的黑白灰色層。某些時刻,似乎真的會進入心流時空,不復有我。若然曾經踏進這國畫領域,或許淺嘗過這過程的朋友們會知道,這裡有着很多前人的標籤,也有很多玄之又玄的東西,記錄着形而上的感受,時而令人摸不到邊。正如書法,即便如我這樣的業餘人士寫來也有無數概念纏身,那些教科書式的概念解答絲毫改變不了下筆的重量,也許正正是這重負令筆鋒不自由。莫說實踐,就連分別受與識也很難。從名詞解釋中學會欣賞,更如繪空事。

經常聽見很多不明所以的說法:某某寫得入木三分,連紙都寫穿。難道這是曲線欣賞某某的手上蠻力嗎?又有說某人寫過了線條後,從紙的反面看墨色依然明顯筆力真好云云。那麼,換成熟紙,背面仍能有墨線麼?或是有如印之印泥書法,本來想像中該是圓滿立體,沉着莊重的線條,誰料本相竟是扭扭粉或者說是點點珠連線。爲了圓點而寫線條,乾脆變成了減速啄木鳥筆法。這難道沒問題嗎?可能取這些標籤的人,也已然忘掉了感受的重要性。執着於這樣的標籤反成另一種字病。

說起病來人人都怕,不想病也不想知道病。但病來到面前,再高大的山也會倒。可怕的不是病,是視而不識其有病。若有人還要加以欣賞,那真是可怕的一件事。倒也不是病不能有其美態,只是,那種特殊的美當然有其原由出處,總不會肌肉痠痛類也有病態美吧?

其實身邊充滿着這樣的病。細心比較,看看線條質量總會有所得。如筆走偏鋒,可用以險絕,但取法的度各人不同,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圭角盡露,尖角穿出,用筆之力也躺平了。難怪有要固守中鋒線的說法:如何在變速行走轉動的毛錐線條中保持重心,這才是書法中的技。看看董其昌的書法線條就知道,什麼是炫技。這種展現技術之下,行偏筆圭角出來的線條頗具趣味。當然,這又未必入時人眼。但没有對比就没有傷害,拿來一對比就能一目了然。

那麼,充滿偏鋒的筆道,就必是錯嗎?倒也不一定。看看蘇軾的字,便可以略懂那種被稱作“墨豬”的線條趣味。但要用偏熟質地的紙張、宋式毛筆來嘗試。模擬一下操筆的舞動動作,在筆鋒行走間,輕重動作糅合偏鋒的轉換,利索之處依然能看出筆柱尖鋒滑過紙面的線條,難怪有人會偏愛諸葛雞距筆。經過這些操作後,比較時人所寫的,再擇優從之吧。

這些操作大概要有三方面的技術:先是行進速度,再者是操桿角度,最後是控制力度。這三個方面都要把握好分寸。如今有的書法作品病態盡露而不自知,更要將之視為所謂的風格,那就跟書法或說法書的審美大相逕庭了。

枂 良

2023-05-16 枂 良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63204.html 1 那是病態 不是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