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伊和解:千里同風最美例子
逾越節始於四月五日,四月十三日傍晚結束;伊斯蘭教的齋月始於三月二十二日,四月二十一日傍晚結束,這一天是為開齋節;基督教的復活節(耶穌受難至復活)在四月七至十日。若算上我們的清明/寒食節在四月五日,今年的四月好不熱鬧。
無獨有偶,上述節日按各自曆法計,非每年都在同一天,又同食有關:猶太逾越節不吃發酵食物,以紀念先祖三千年前由埃及倉猝出逃,來不及等麵包發酵便帶着上路;穆斯林齋月是紀念《古蘭經》開始降示,用禁食、禱告與懺悔來度過;復活節日期的計算,自古以來就非常複雜。東方教會遵耶穌使徒遺傳,把復活節和逾越節定為同一天。西方教會以耶穌在星期日復活為理由,把復活節定在逾越節後的星期日。
有關復活節日期的爭論,持續達一世紀,令教會陷入分裂之險。公元四世紀,羅馬皇帝為解決教會分裂造成政治問題,召開宗教會議,議決不按猶太曆計算,設在春分(三月二十一日)月圓後的星期天,為耶穌復活日。自此基督教會內西方羅馬(天主教)教會勢力壓倒東方(正教)勢力。
有趣的是:天主教與新教復活節日期一致,東正教和他們時同時不同(東正教聖誕節在一月七日)。復活節吃蛋因西方人相信蛋有兩次生命(新生與重生)。以色列/巴勒斯坦之基督教會主要是正教,可見正教與猶太教淵源甚深。中國的清明/寒食節,同介子推被燒死山中,晉文公懺悔禁火一天的傳說有關。
宗教是極度敏感話題,其訓示源自久遠年代,有很多解釋空間,常被後世詮釋者扭曲。宗教導人向善者,社會得益;被用作煽動仇恨,社會便遭殃了。中國最近令伊斯蘭世界兩派死對頭和解,從而有望解決也門多年戰亂及敘利亞內戰,令中東局勢由動盪趨向和平,正是千里同風最美好的例子。
(千里同風 · 五 · 完)
沈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