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3年03月13日
第C05版:教思
澳門虛擬圖書館

待孩子應和善而堅定

待孩子應和善而堅定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在家庭教育中,高質量陪伴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也是本文要分享的主題。

所謂的“高質量陪伴”,不一定要花很多時間陪伴孩子。筆者是雙職媽媽,能陪伴孩子的時間非常有限,所以更注重心靈的陪伴。主要是要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他/她無條件的愛和支持。無論孩子在任何年齡層,都可以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溝通模式與他們相處。

那麼,什麼是“和善而堅定”的溝通模式呢?

筆者認為和善而堅定需要細分為四個層面去理解。和:指心情平和,家長自己要平心靜氣。善:指心態美好,家長必須有正面思維,相信孩子能做好自己。堅:指意志堅定,特別是面對問題或逆境的時候。定:指要針對教育目標制定執行方案。和善的對象是孩子,與孩子相處要用無條件的愛和科學的溝通方式;堅定的對象是指家長自己,我們要清晰事情的界線和執行目標,配合當下的情境進行有效的溝通。

就拿一個很多家長都遇到過的情況來舉例:孩子在遊樂場或公園玩到不願意走,家長可以怎麼做?

這個問題首先取決於孩子的年齡層。如果是還在襁褓中的嬰兒,很多家長最常用的方法都是轉移注意力。父母通常會說:“你看那邊,有隻小鳥喔,小鳥飛走啦飛走啦!”當嬰兒的視線被轉移後,就會忘記剛剛不肯回家這件事,家長便會趁機抱着孩子離開公園。這樣的做法對嬰兒期孩子很實用,到了幼兒期便作用不大,細心反思,孩子的問題有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呢?答案是沒有。這麼做只是達到了家長想要離開公園的目的,過程中孩子將“想要留在公園玩”這件事情忘記了而已,孩子的情緒並沒有得到妥善處理。這一種方式在襁褓的嬰兒中會顯出效用,但當孩子稍為成長後,這種方式便會失效。

比起前面提到的解決方式,很多家長還會用另一種更讓人擔心的說法:“你看,沒有哪個小朋友像你這樣,整天發脾氣!我不理你了,你要是不肯走就自己一個人留在這裡,我就先走啦!”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其實孩子只是想在公園玩多一會兒而已,在玩樂中學習是最好的一種方式,可以讓孩子探究自己和認識世界。如果家長不經意地將容易發脾氣和不聽話等的負面標籤貼在孩子身上,以後要撕下來就有一定難度了,因為孩子很多時候會通過他人的對自己的評價來定義自己,孩子的內心會覺得自己做不好,自尊心就會隨之下降。

很多家長肯定會問:那正確的做法是甚麼?如何才能在不破壞親子關係的同時,又達到教育孩子的效果?

還是以去公園玩這件事來舉例,家長在出發前一晚就需要先做好規劃。比如:明天爸爸媽媽放假和你去公園玩大約一小時,然後我們就去和爺爺奶奶喝茶,下午回家睡午覺等等。家長們和孩子事先說明今日活動流程後,必須要問一下孩子,今天的安排好不好?清不清楚在公園玩完之後要做甚麼?如果是年紀小的孩子,可能會簡單地點點頭並回應說:“知道。”

家長們千萬不能小看這一個微小行為的價值,它的價值在於孩子會認為自己切切實實地參與到確認今日行程這件事中,參與感會更高,也會更願意執行共同的計劃。當然,年紀小的孩子未必知道一小時是多久,父母可以慢慢用實體化的道具時鐘,教孩子看時鐘的長針及短針,順便還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那如果是年紀大一點的孩子說想要玩久一點的話,家長又應該如何回應?

這時候,家長可以回答:“你是不是想在公園和小朋友們玩久一點呀?可是中午到時間要去吃飯,和爺爺奶奶他們一起喝茶。不如我們大家一起想想,怎樣可以安排你在公園玩久一點,好不好?”如果孩子能想到早一點起床,那是最好的。如果沒想到,那麼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往這方面思考並講出來,這種方式叫做啟發式提問。

要記住,在討論過程中不能討價還價,父母要堅定中午和老人家喝茶的約定時間,至於幾點起床方面可以讓孩子決定。討論一定要用開放和啓發式態度,盡量避免提出一些具有標準答案的選擇題,比如說:“早上九時起床好不好?太早你都起不來,太晚又不行。”又或者“真的要早上八時起床?九時會不會好一點?你要想清楚哦。”如果經常出現帶有主觀或目的性的討論,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參與討論了,變為討好父母或是出現家長口中所謂的“不聽話”現象。

到了真實情況,雖然孩子參與了計劃的討論,父母和孩子雙方也達成了共識,但到了指定的時間,孩子真的想玩多一會兒,一直問家長可不可以,又該怎麼處理?

這時候要分析孩子當下的情緒和心情。要知道,在這個時候,孩子的心情其實是很矛盾的,自己想玩但又想做個聽話的小孩,所以才會先問你,無非是想聽到父母說一句:“玩多五分鐘或者更長的時間。”如果家長不答應,孩子的心情會變得失落或害羞,負面情緒可能會浮現。但是如果家長答應了,又顯得底線好像不夠堅定。面對這種情形,家長其實也很左右為難。由於這次的出行計劃是家長和孩子共同安排的,所以筆者還是建議家長要堅守底線,時間既然已經到了,那就應該停止遊戲,哪怕孩子在公園裡發脾氣,甚至坐在地上哭。

如果真的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第一件事要處理甚麼呢?

很多人以為是要處理孩子的哭鬧,其實不是的,最先應該處理的,是家長自己本身的情緒。家長當下肯定會生氣,生氣的原因有二:第一是計劃被打亂,第二是誠信方面的價值觀被衝擊。明明是大家承諾好了的,現在孩子又不肯遵守,還要在公眾場合大發脾氣,甚至坐在地上哭,家長的火氣會瞬間湧上心頭,想盡快處理孩子發脾氣一事,於是可能會用比孩子更大的聲音去駡他,或者收拾東西自己先走開,或用買零食的方式來哄孩子等。這些方法筆者都不建議,其實家長最首要做的事情是讓自己冷靜下來,控制自己不要講負面的話去批評孩子。

很多家長會覺得,當孩子在公眾場合發脾氣時,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要冷靜下來需要時間。那這個時候可以怎麼做?

家長唯一需要做的是察覺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口必須保持沉默,心盡量嘗試平靜。讓問題冷卻一會兒,藉着這段時間調適心態。更重要的是觀察孩子此時此刻是否安全,如果環境安全的話,完全可以讓孩子將負面的能量釋放出來。如果周邊有其他旁觀者想干預或勸導的時候,家長可以客氣地回覆:“孩子需要時間去調整自己的情緒,請你給予孩子一些空間,多謝你的心意!”家長要做的是保護孩子有時間及空間將情緒發洩出來,孩子的情緒不會一直都維持在高漲狀態,相信十五至二十分鐘後,只要沒有任何人干預或刺激,孩子的情緒就會從高峰慢慢回落。

當孩子願意重新開口向家長說話時,家長要控制自己,不要上來就講道理,可以先關心孩子是否口渴,給孩子喝點水。孩子一邊慢慢喝着水,家長就可以一邊問孩子:“你現在有沒有好一點?媽媽或爸爸明白你想玩多一會兒。”當孩子聽到這一句話時,會突然哭得更厲害,家長這時候不用擔心,這次的哭和剛剛的哭不一樣,是孩子真正的釋懷了,並感覺到自己被理解的過程,這一次哭代表你和孩子連結上了。家長在這個時候不需要講任何話,只需要將孩子擁入懷內,等待孩子第二次情緒回復之後,問一問孩子:“現在想要先去洗手間還是先收拾行李?因為我們約了爺爺奶奶喝茶,現在要出發了,好不好?”當孩子的負面情緒被和善的家長接納和理解之後,孩子善良的天性會促使他或她恢復理性思考,重新做回一個你熟悉的孩子。筆者建議家長在指定時間結束前五分鐘時給予孩子一次提醒,這樣,孩子在心理調節方面可以獲得一些緩衝時間。

從上面這個例子,相信家長們都看出來了,要做到“和善而堅定”的溝通方式,其實一點都不容易,要花很多耐性和心思。首要條件是家長對兒童心理發展有足夠的認知,從兒童角度去思考。小朋友的觀點很簡單,就是想玩久一點,他們未必知道甚麼是對抗、賴皮、承諾,就算理解“承諾”一詞,離真正地學會遵守承諾也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更別說要求孩子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了。

筆者經常和家長們分享,我們都是第一次做媽媽爸爸,我們也需要好好學習家庭教育,千萬不要用固有的思維去看待孩子的成長,孩子的問題都存在共性,不同的是父母的回話和處理方式,父母才是真正影響孩子性格和成長的主因。正如坊間有一種講法: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個場所,家庭的啓蒙真的很重要。

黃雪蓮

2023-03-13 黃雪蓮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49985.html 1 待孩子應和善而堅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