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12月29日
第A09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調適心態 砥礪前行

適時調節心態對身心健康和戰勝疫情至關重要

調適心態 砥礪前行

澳門開放新冠防疫政策,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本月廿六日印發《關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中“保健康、防重症”的防控目標一致,旨在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該方案提出,新冠病毒感染將自二○二三年一月八日起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將“新冠肺炎”更名為“新冠感染”,重大調整包括對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對新冠病毒感染者實施分級分類收治政策、檢測策略調整為“願檢盡檢”、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採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等。

對每位居民來說,最大轉變之一是關於健康責任的轉移。過去三年,本澳防疫措施最大程度上防止新冠病毒傳入並造成大規模社區感染。然而此刻,每家每戶都會親歷感染的影響。居民在短時間內需要從過往“盡力配合”政府防疫政策的心態,過渡至成為自身及家人抗疫及維持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瞬間轉變的過程中,很多人會出現各方面不適應甚至彷徨,部分居民更會產生巨大精神壓力。此時,居民除維護生理健康外,更應注意心理變化,強化正面態度,提升心理質素,維護心理健康。

在面臨疫情襲擊的時候,很多人會出現應激性的負面情緒,比如恐慌、害怕、焦慮、抑鬱,以及失眠等。很多人因居家“休養生息”,有時間和管道來獲取各式各樣資訊,而資訊超載帶來心理負擔;或由於對疫情迅速變化導致的不確定感,產生超出自己承載能力範圍的負面情緒。若在此期間伴隨其他重大改變如喪失至親、失業、經濟出現困難等,更會進一步加劇心理上的衝擊。

產生這些情緒屬正常,也應當被理解,因為適度警覺可促進人們積極採取行動,為應對疫情變化做好準備。同時,要保持自我覺察,負面情緒過度就會影響到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有研究發現,保持樂觀、安定的心理狀態,可以觸發人類副交感神經系統分泌神經肽類的激素,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力。但長期恐懼、焦慮的情緒則會觸發交感神經系統分泌兒茶酚胺等物質,導致機體免疫力降低。研究亦表明,精神健康問題或會導致其他身體症狀,例如,情緒過度低落或焦慮會伴隨頭痛、疲勞、食慾減退,甚至噁心嘔吐、失眠等。因此,適時調節心理狀態對身心健康和戰勝疫情至關重要。

面對負面情緒的衝擊,大家首先要認識和理解這是正常、合理的精神心理反應,其次更需要根據自身或者家人情緒壓力程度而積極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第一,面對輕微的情緒壓力,開展自身性身心調適。

根據既往各地面對疫情衝擊的情況來看,面對疫情迅速變化,絕大多數人經歷的是一次性的負面情緒。通過對於疫情發展的適應和自身的狀態調整,負面情緒會逐漸減輕和受到控制。如果感覺到的情緒壓力比較輕微,可以嘗試開展自身性的身心調適活動。如和家人或者朋友交流,通過雙向溝通紓緩心理壓力;通過寫作、畫畫、下棋、欣賞影視音樂等娛樂活動,轉移心理注意焦點;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做做瑜珈等輕微的放鬆身心的活動等。

第二,有比較明顯的不適,可尋求心理熱線等支援。

如果通過自身性的身心調適,仍然有比較明顯的心理不適,建議尋求心理熱線等支援。本澳社會工作局一直提供心理熱線支援。此外,澳門明愛生命熱線等社團機構也有提供輔助心理輔導支援。民眾可以為自己或者家人尋求心理熱線幫助,借助專業的心理熱線疏導,調適民眾抗疫心理壓力。

第三,出現嚴重精神心理問題,尋求精神科醫療干預。

如果居民發現自身、家人或者朋友出現了嚴重的精神心理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或者工作,建議及時到醫院精神科尋求幫助,採取適應的醫療干預,以阻斷或者緩解精神心理疾病進展,防止疾病繼續惡化。

抗疫既是全社會的衛生抗戰,也是全社會的心理抗戰。民眾要做好心理建設,充分穩定情緒,循序採取醫療和衛生措施,並關切身邊人的需要;社服機構進一步推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盡可能擴大及深化心理支援網絡的覆蓋範圍;而政府應持續重視居民在疫情下的精神健康,實施針對性的精神健康政策及支援措施。全社會認識到疫情過渡期對心理衝擊的必然性,團結互助,共同應對疫情衝擊,才有可能以最小代價,盡快取得最終勝利。

澳門大學新冠疫情研究團隊

2022-12-29 澳門大學新冠疫情研究團隊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35685.html 1 調適心態 砥礪前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