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12月28日
第C05版:蓮花廣場
澳門虛擬圖書館

理應做得更好的衛生當局

鏡湖醫院推出特別急診縮短病者輪候時間

理應做得更好的衛生當局

今年十二月三日,衛生局長在出席活動時,曾被傳媒問及珠海允許符合條件的密接者可居家隔離時,澳門會否跟隨有關措施時表示,大政策方向會跟隨國家目標,但要結合本澳的實際情況是否適用,強調目前本澳仍以“動態清零”為目標。但隨後幾天,社會文化司司長就逐步釋出訊息,表示防疫措施會逐漸放寬及發放抗疫包,提醒居民要有心理準備病毒會進入社區,並估計本澳最終感染人群可能達到百分之五十至八十之間。

令大部分居民始料未及的是三階段防疫過渡期,從十二月八日開始進入第一階段的適應期,到十二月十四日進入第二階段過渡期,即應對疫情高峰期,大部分澳門居民都認為政策轉變太快,未有充分準備,恐慌性地到藥房採購藥物,以至到超市購買能量飲料及檸檬等,市面彷彿陷入比“六 · 一八”“相對靜止”期間更混亂的局面。

公佈疫數可穩信心

隨着行政當局跟隨國家標準,不再公佈無症狀感染者的數字,全澳居民近十天無從知悉本澳染疫人數,但面對身邊越來越多人快測陽性,大部分居民感到恐慌。儘管特區政府多番呼籲,勿過度囤積藥物及抗疫物資,但坊間甚少有人理會政府的呼籲。筆者認同特區政府跟隨國家統計標準,但亦認為政府應該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釋出更多資訊,穩定民心。畢竟相比起我國十三億的人口,要公佈全國陽性的感染者人數實非易事,但澳門只有寥寥六、七十萬人,且衛生當局早已設立網上平台供陽性感染者自我評估分流,除抗原檢測陽性但不願上傳平台,又或處於無任何不適症狀的不自知感染者外,特區政府其實已掌握一定數量的感染者數字,適當披露將有助提振居民抗疫信心。

直至十二月二十三日,社會文化司司長終於向傳媒透露,按照政府的模型推算,估計截至當日約有六分之一人口染疫,衛生醫療人員則有四分之一人染疫。事實上,居民眼見社區門診大排長龍、急症室裡人滿為患、各大食肆紛紛停業、藥房藥物一掃而空、政府部門調整服務時間、前線醫護發出公開信等,坊間早已認定社區出現疫情大爆發,只是衛生當局遲遲未有釋放更多感染數量的資訊,這無疑加重了居民的恐慌情緒。

操之過急或反效果

澳門疫情爆發的情況下,特區政府貿然放鬆港台和海外人士入境本澳的防疫措施,增加訪澳旅客的數量,顯然將加劇社區疫情爆發的情況,相關舉措實在令人感到費解。回顧澳門近三年的抗疫成果,放諸四海,皆是首屈一指,但現時眼見政府在未有妥善做好準備的情況下放寬防疫措施,例如抗疫包裡僅包含退燒、止痛藥物,以及未必所有人適用的連花清瘟膠囊,但並未有針對常見感冒症狀提供適用的西藥,例如止咳、流鼻水等,導致居民如有其他症狀,須預約社區門診就醫取藥,造成社區門診難以預約及大排長龍的情況後,才開放其他醫療機構診治陽性感染者,種種後知後覺,顯示此次放寬抗疫措施未有做足準備,導致民怨,網民紛紛怒斥政府,未能妥善處理本波疫情。誠然,筆者認為特區政府須跟隨國家抗疫總方針,但更重要是結合本澳實際情況作出適當調整,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放開,操之過急只會引來反效果,更可能使本澳過往引以自豪的,以人命至上的抗疫成果一鋪清袋。

調集私醫社區診症

因此,筆者呼籲行政當局,應適時調整、有序放開防疫政策,除根據國家標準公佈確診患者消息外,力所能及披露更多染疫人數或藥物存貨等資訊,令居民了解現時社區染疫情況,走出恐慌情緒,才能有效配合政府制訂的抗疫政策。此外,衛生當局更應未雨綢繆,聯合本地各私立醫院及醫務所的醫護人員,開設更多社區門診,暫停醫院部分非緊急服務的工作,調派醫護人員前往急診及社區門診應援,紓緩前線醫護人員的壓力。

本波疫情中,尤其值得一讚的是鏡湖醫院的調度配置,當機立斷推出特別急診,提供快速簡易的急診服務,有效縮短病者的輪候時間;透過暫停及延後部分非緊急服務,安排條件許可的人士出院,加快病床流轉,供有需要人士使用;能夠即時推出線上診症服務,配合網上付款,並於門診大堂快速取藥窗口取藥的“一條龍”服務。今次經驗值得政府從中思考該如何提升自身的醫療服務。

王匡政

2022-12-28 王匡政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35616.html 1 理應做得更好的衛生當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