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12月19日
第B16版:教思
澳門虛擬圖書館

科學素養

科學素養

從《PISA 2024 科學戰略願景和方向》內容可以看到,比對二〇一五年的測試框架,PISA將從原有科學知識、科學能力兩個測評維度以外,增加第三個測評維度——科學身份(Scientific Identity)。而這個新增的科學身份維度,PISA主要從四個方面,即“科學資本”、“批判的科學使用者”、“包容的科學經驗和實踐”、“道德倫理和價值觀”,評價學生的科學身份認同素養。

過去,學科本位的課程開發範式,曾一度佔據了課程發展話語的主導地位。這個包含要素主義、結構主義和永恆主義的課程理論,強調知識傳授,並體現成以學科教學為核心,以知識的學科邏輯體系來組織編排教材,並以掌握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規律和基本技能為主要甚至是唯一目標。學科本位課程忽視了學生作為整個學習環節的中心角色,同時亦脫離了社會的文化與境脈(context)對學習的影響。於是學生學習逐漸遠離了“我”,感受不到“學科”與“我”的關係。既然與“我”無關,就更難以建立相適應的素養及價值態度。

事實上,身份認同是所有學習的基礎,學生需要明確感受到“科學是我的”,從而建立自己所擁有的“科學資本”,認識到科學與他們生活的意義與聯繫,了解科學知識和能力在不同時、空的可遷移性,並成為具備批判意識的科學消費者和生產者。此外,非認知層面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科學倫理是學生科學認知能力發展的前提。當中,科學態度是學生在參與科學議題討論和制定決策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對科學的觀點。而科學精神則是作為科學本質的表露,同時可以內化為學生的科學思維模式、科學道德等科學態度。

回頭再看國家(包括澳門)近年的科學教育課程改革,認知層面的科學知識已經成為基礎教育科學課程的基礎內容,而內地今年頒行的義務教育科學科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重視科學的實踐能力。科學實踐在近年內地不同層面的課改探索進程中,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而科學態度隨着二十一世紀初國家對科學素養界定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獲得重視,並在新一輪課改中為人所共知。

最後,“科學身份”認同既包括宏觀科學層面的認同,同時亦應包含中觀層面的國家科學精神。國家主席習近平二〇二一年五月在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心繫祖國和人民,不畏艱難,無私奉獻,為科學技術進步、人民生活改善、中華民族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指出:“新時代需要繼承發揚國家民族命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精神,更需要繼續發揚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及育人,是中國科學家精神的核心內容。在科學課程與教學中有意識地連結“我”、“國家”與“科學”,才能更好地建立學生的科學身份。

本年五月,澳門科學館被列入全國首批一百四十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之一,未來應將之更好地充分利用,尤其更多地連結學校的課堂教學,使之成為培育澳門學生科學身份的重要校外教室。 (三)

一 橫

2022-12-19 一 橫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34125.html 1 科學素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