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12月18日
第B08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筆雯集)聖人都會做錯

聖人都會做錯

相傳宋太宗時,趙普為相,有人譏笑他所讀僅只半部《論語》而已。太宗因此問他,他說:“臣有《論語》一部,昔以半部《論語》佐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事見《續資治通鑑》。

《論語》是甚麼“寶典、天書”?《三字經》說:“《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群弟子”者,當然是孔子的學生,由他們記錄了師生的對話。就是這麼的簡單。然而半部《論語》又可以治天下,又實在不簡單。看來孔子不是人,而是神,起碼被人尊之為聖人。

《列子 · 湯問》認為掌握“道”最大的障礙便是囿於一孔之見,固執於名言概念。建議打破人們的智力局限,開拓眼界。粵劇《搜書院》的謝寶老師(馬師曾)曾說:“聖人都會做錯。”錯在於無知。孔子畢竟也是人,不可能“通天曉”,在某些事物是無法知曉的,特別是自然科學方面,因而在《列子 · 湯問》有〈小兒辯日〉篇。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這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時,所見太陽很大,當然距離我們很近; 到了中午看見太陽細小,那因為距離我們遠。

另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傘;到了中午,不過像盤子、碗口那麼小,這難道不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先前的一個孩子說:“太陽剛出來時,天還涼颼颼的,到了中午,熱得像火鍋般,足以證明近的時候熱,遠的時候涼快。”

孔子聽了,沒辦法判斷誰對誰錯。兩個小孩嘲笑孔子“擘大個口得個窿,誰說你博學多才?”

關於孔子被“瘀”的故事,還有坊間的大眾讀物《小兒論》的故事,一名姓項名橐的孩子,質問孔子,究竟應該車避城?還是拆了一座城而讓車通過?孔子避而不談,改說“眼前事”,於是項橐問他,人們眼眉、眼瞼上有多少眉睫毛?這一回就更“瘀”了。我並不是低貶聖人,只是說明一點:“聖人都會做錯。”

冬春軒

2022-12-18 冬春軒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33900.html 1 (筆雯集)聖人都會做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