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約與天堂
年幼的小兒子,他有半生都在戴口罩。有一天出街,因為忘記戴口罩,大哭了起來。
“孩子你不要怕,沒有人會怪責你,沒有人會因為你不戴口罩而處罰你。”我因為無法幫他結束焦慮而相當自責。
我一定或多或少,幫這孩子的身體,加入了疫病的制約記憶吧。
被制約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台灣,即使沒有法律硬性規定,我還是不時會看到提醒路人戴口罩的畫面,即使充滿冒犯感,彼此依然“客客氣氣”。遵從秩序,又究竟如何上升成道德批判的行為?我也好奇,制約的走向會如何?
我問小朋友,他說:“戴口罩讓我覺得安全,好像給我的臉蓋被被的感覺。”安全感這種東西,是經過千百次的儀式去訂落的事物。但制約的社會性,不涉及心靈的事情,我決定讓仰賴口罩為生的那一刻起,也未曾考慮這個決定會影響到他的精神層面如何如何。
寫這些字的時候,剛剛從葡萄牙鋼琴家皮耶絲的演奏中走出來。表演藝術對人類來說,是不是安定靈魂的儀式?我曾在她彈奏德布西的樂章時,奔向了大山和綠草。而台下的樂迷,觀看表演的秩序如何形成?從私密的聽覺經驗,到不言而喻的欣賞方式、集體觀演的默契,尊重與共同營造的美好事物,需要怎樣的人文價值呢?
我看着身邊這位乖乖戴好口罩的小朋友,擔心各種疫病時期的制約,會不會創造一整代神經質又自私刻薄的人。畢竟,他人即病毒。呼吸的需求、情感上支持的需求,都是其次了。
對了,在這個乖乖戴好口罩的演奏會裡,為世人分享着音樂的美好的演奏者皮耶絲,她是整個音樂廳唯一沒有戴口罩的人。她為每個人都製造了一個天堂。
川井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