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社區門診超負荷恐加重醫院負擔
街總促謀預案應對患者攀升
【本報消息】八個社區門診昨投入運作,街總社事委主任張淑玲到部分社區門診了解狀況後表示,當前疫情複雜多變,在確診者將不斷增多的情況下,預料社區門診使用量持續攀升,若二十間社區門診都處於患者飽和或超負荷,恐會加重醫院負擔。促請政府盡早籌劃應急預案,各環節思量周全。
張淑玲稱,現時感染者可透過電子平台進行“自我評估”,經評估後會有四個類別結果,如為黃色即可預約感染者社區門診。鑑於坊間對黃碼人士和輕症患者是否需到社區門診中心就醫存疑,冀政府加強宣講,普及指引,定期向社會公佈醫學數據,包括接種疫苗和未接種疫苗感染者人數之對照、感染者的康復時間和後遺症等,明晰新冠病毒最新資訊,讓感染者按病症輕重緩急去適合的醫療機構就醫,更好保障高危人士的醫療權益。
實時公佈輪候人數
另需加快確診者的康復進度,減低公眾憂慮情緒。同時建議政府架設平台,實時公佈各社區門診就醫情況和輪候人數,供大眾錯峰就診,確保本澳醫療資源得到合理且妥切的運用。
張淑玲關注到防疫措施放寬後,市面防疫物資和藥品相當緊絀,藥監局已指示藥房對抗原檢測試劑和止痛退熱藥物等採取限購措施,保障相關物資供應充足,以防囤積。“六·一八”疫情期間,藥監局定時透過網頁向外公佈各藥房防疫物資和藥品庫存,方便公眾查閱,因應現時屬過渡期,希望政府能恢復這項服務,增強大眾抗疫信心。同時提醒中藥和西藥不宜同時服用,居民在服用抗疫包藥物時需慎用,謹遵醫囑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