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泡膠盒憶舊
自從麥記轉為“飛”出來的製作模式後,每次打開巨無霸都有驚喜,不是酸瓜生菜雞飛狗走,就是漢堡像遭作弄的薯蛋頭先生般東倒西歪。在發泡膠盒包裝時代它有一定身價,怎會受如此對待?
發泡膠即泡沫塑料,又叫保麗龍,當中的化學成分是聚苯乙烯,便宜,但不耐用,作為餐具,一般只作一次性用途。在所謂的“環保膠盒”出現前,澳門餐飲外賣幾乎都使用發泡膠作為盛放食物的容器。
印象中,在我幼小階段,那時的一些打包食物,只要沒有湯汁,都是用牛油紙和膠袋包好的。用發泡膠的是一些稍為“昂貴”的食品,如午餐飯盒等。上世紀八十年代,祐漢舊可樂廠對面,有一露天街市,一到中午,幾檔售賣飯盒的攤檔就吸引了大量工廠打工仔光顧。那時我受電視劇角色吃飯盒的帥氣場面影響,每次經過總會多看幾眼,覺得那些飯盒很美味,這大概是我對發泡膠盒的最初回憶。然而家裡總備有午飯,且那時不似現在般自煮比外食還貴,一直等到差不多小學畢業,才有機會吃飯盒。
二○二一年開始,澳門不再入口發泡膠餐具,現時更研究禁止進口包裝生果的發泡膠托盤,未來我們見到發泡膠的機會將變得罕有。發泡膠飯盒等容器,註定成為記憶,而且也是我不可割裂的成長記憶:
中午放學回家,飯盒吃剩三分一,分給旁邊一直虎視眈眈的狗吃;麥記同事吃厭漢堡轉口味,吃的“十文兜”飯盒裡藏着小強;暑假天天晚睡晚起,起床時弟弟已買好飯盒;在內地上大學時,午餐是一盒飯、一盒菜……這些記憶,與發泡膠盒特有的質感是分不開的……
發泡膠的退場,大概也算是一個時代的終結。環保是大勢所趨,也是普世價值。想不到會為發泡膠傷春悲秋呢,未來,只能到仍使用發泡膠盒的地方,吃個三餸飯之類的食物,重溫一下舊夢吧。
(二之二)
太 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