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12月09日
第A05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打更憶街巷鑼綁餘韻

更夫報時外還起到防盜防火作用,故更夫要深受街坊信賴才可擔任。 (來源:《澳門雜誌》)

過去更夫的酬勞由居民酌量支付,並不固定。(來源:《澳門雜誌》)

時至今日,澳門只剩下沙梨頭更館供大眾追憶鑼綁餘韵。

昔日更夫相當普遍,他們一夜五更擊柝巡報,為居民打更報時。

打更憶街巷鑼綁餘韻

沒有鐘錶、電燈的年代,人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長夜中需要“更夫”打更報時,以便居民知道時間,澳門昔日也有更夫這行業。

“打更”曾是相當普遍的行業,澳門最早可以追溯至明朝。至到一八六七年,據記載全澳就有九十六名更夫,他們手持銅鑼竹綁,從晚上七時起至次日凌晨五時,以兩小時為一更,一夜五更擊柝巡報;酬勞則由居民商戶酌量支付,並無固定的打更價格。澳門過去很多地方都有更夫打更,如望廈、新橋甚至離島。另外由於澳門過去有不少水上居民,所以有些更夫會坐着小船,專門為水上人家報時。

除了報時,更夫巡邏還有防火、防盜作用,海水漲潮時也會通知居民防範或撤離,是過去維持治安的重要補充力量,因此“打更佬”,往往都是深受街坊信任的人才可以擔任。

一九三六年,澳葡政府規範行業,由警察部門向更夫頒發認別證並直接監管,後又於一九六五年頒佈條例完善“更練”制度,列明入職條件、巡邏分區、行為操守、薪酬待遇等。但隨着澳門逐漸邁向城市化及現代化,“打更”行業逐漸式微,港澳也僅餘一座由民間與政府合辦的沙梨頭更館,供後人拾起這段時代的記憶。欲知更多詳情,立即掃碼欣賞。

2022-12-09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31905.html 1 打更憶街巷鑼綁餘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