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禁!禁!禁!
兒時家住廟宇附近,過年過節總有神功戲上演。有時曲終人散,晚上在街乘涼,看着黑漆漆的小廟,對比剛才舞台上的古事古人,總有點寒意。聞說粵劇神功戲有“天光戲”的演出,神功是為神做功德,“天光戲”在深宵或天未光前演,專為做給祂們觀賞。演員如何面對着台下一堆空空的椅子,但又要相信它是滿座,接受諸神萬鬼聽不到的掌聲和歡呼,不知是何心情。不過“天光戲”有另一個合理些的說法,從前民間娛樂甚少,戲班到鄉鎮開戲是件大事,往往吸引其他地方的鄉民來看,由於交通不便,有些人甚至是走幾小時路來看戲,散場後回家已晚,走夜路亦太危險,而且神功戲一演多天,每天來回實不划算,“天光戲”讓鄉民可以通宵看戲,看完可直接在戲棚休息,天亮才走。兩種說法,我還是喜歡前者,鬼神之說,才合劇場氣氛和本質。滿天神佛看我演,也是件挺豪情之事。
近來認識一位粵劇音樂師傅,說起少年時下鄉的奇聞異事。多年前在某個小鄉鎮演出夜場。鄉民看得興高采烈時,一位老倌出場唱了兩句後,聲音突變,武生變花旦,無端端半唱半吟起一個和曲目無關的故事。那時地方戲常有即興爆肚,音樂師傅以為他飲大兩杯,隨興娛賓,即掌板拍和;豈料老倌神情恍惚,曲越唱越離題,故事卻越唱越清楚,講及這條鄉十多年前的失蹤事件,更直指台下一位鄉民,當年將受害者埋屍河邊樹下,各人大驚失色,不由分說先把被指控的鄉民按住,帶到老倌所指的大樹下,竟挖出森森白骨,鄉民亦承認當年下的毒手。留在台上呆坐的老倌如大夢初醒,完全不知剛才發生何事。音樂師傅當時仍是少年,首遇異事,看得目瞪口呆。回想起來,無論說者聽者,還是毛骨悚然。
有說劇場戲棚易惹鬼神,魂未散,愛熱鬧,而台上演盡人生百態,令他們重溫生之喜樂憂傷,戀戀不欲離去。如果將來戲院真的式微,不再熱鬧,人人回家獨享六十吋大電視,無處可去的他們,會否潛入你家,坐你身旁與你共享Netflix……哈哈!我在說鬼故事嚇人了,別怪!
中國戲棚的異事和禁忌當然多,例如正式開鑼前的破台儀式戲《祭白虎》、演員演神明時在臉部畫破綻表示非正神、演出關公的演員須先向神稟告、不可躺於戲箱上、戴加冠面具者不得任意說話等等。西方劇場聽起來好像十分現代,但自古沿襲下來,亦有不少禁忌,最著名的莫過於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麥克白》(Macbeth) 的傳說。在劇院裡說出麥克白三個字是天大的禁忌,會引起意外和厄運。說法來自《麥克白》中三個女巫的咒語,據說是莎士比亞以當時真實的咒語改編而成,令這齣戲和所有戲院都永世受到咒語的影響,很多參與這部作品的人都遭遇不幸。有流傳記錄者包括《麥克白》在十六世紀首演時,飾演麥克白夫人的演員生病死在台上;又試過演出時暴動死了三十人;有飾演麥克白的演員差點被舞台燈撞死,又有被嚴重燒傷。不過本澳的曉角劇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演的《我若為王》,改編自《麥克白》,台上台下你一句麥克白我一句麥克白,說得不亦樂乎,也未見到甚麼悲劇發生——可能這些纏繞不休的女巫聽不懂廣東話?
尼修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