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桃葉 話杏花
在疫情時起時伏的日子裏,驗核、出示健康碼、打疫苗,真說不出是有事忙還是無事忙,如是這樣,捱了三個年頭。看看日曆,又是歲之將盡,桃花即將登場。舊俗寒食吃桃花粥,不過今天的人都已記不起這回事了,而桃花運相信大多數青年都希望有這樣的運行。縱使窮心未盡,色心又起。至於老頭子,沒有這支歌唱了,只希望有個桃花源。
“麻”字韻部的人與事,叶韻的當然是“花”,既有花,當然少不了葉,故句云:“渡傳桃葉”、“村名杏花”。渡者擺渡的小碼頭是也。渡而名桃葉,其中有一段故事。此渡口在今江蘇省南京市秦淮河畔。相傳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獻之在該渡口送其愛妾桃葉而得名。原先該渡沒有這名稱。《隋書 · 五行志》曰:陳時江南盛歌王獻之《桃葉詩》云:“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來迎接。桃葉復桃葉,桃樹連桃根,相鄰兩樂事,獨使我殷勤。”所謂“桃根”,乃桃葉的妹,亦即王獻之的小姨。據說桃葉有酬答之歌,一時查不到。而辛棄疾《祝英台近》,卻在〈晩春〉詞中寫道:“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啼鶯聲住……”不過這闋詞就不是夫妻恩愛這種甜蜜,卻是“斷腸詞”。據《填詞名解》卷二:《祝英台近》、《寧波府志》載:“東晉,越有梁山伯、祝英台嘗同學。祝先歸,梁後訪之,乃知祝為女,然祝已許馬氏之子,梁忽成疾,且死。”
“村名杏花”,杏花村以酒馳名,酒與詩為伴。原來唐代詩人杜牧,曾主管秋浦,清明時,曾寫有“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句。其實所謂“杏花村”,乃池州府治所秀山門外。明朝太守顧元鏡在詩中寫道:“牧童遙指處,杜老舊題詩;紅杏添新色,黃壚憶昔時。遠山憑作畫,好鳥解以箎。偷得餘閑在,官錢換酒卮。”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