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11月17日
第C08版:演藝
澳門虛擬圖書館

以底片重拾不滅的親情

擅長用 底片相機的 父親班

看護柔伊成了父子感情的催化劑

互不相容的父子踏上一段充滿不確定性的旅程

《拾光人生》

以底片重拾不滅的親情

——談《拾光人生》

《拾光人生》(Kodachrome)的英文名字是以柯達停產的正片來取名的。正片的特色是色彩飽滿,成像貼近真實,但曝光寬容度相對負片低。我想這正如生活中,想像都是美好而無瑕疵的夢幻,但實際體驗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後,更加發覺生活並不只能容忍美好事物的存在,而是經過一定的磨擦後,得到心靈上的和諧。

《拾光人生》描述了主角父子二人之間的關係修補過程,電影不斷的探討:因為大時代的環境步伐太快,我們或許都或多或少忘卻了那曾經可以用相片定格美好記憶的產物——底片。

劇情沒有出乎意料的轉折,就是簡單的兩個互不相容的人踏上一段前方充滿不確定性的旅程,在旅程當中再次接納彼此、突破各自的心牆。我認為,劇情以沖洗底片這件事情作為核心是浪漫且令人懷舊的,幾乎可以篤定,在現今的科技當中,數位相機甚至是手機皆是信手拈來,都能夠拍出足堪稱頌的照片。即使素質不佳也能透過修圖來“整容”,但這對於擅長用底片相機的攝影師來說,像是作為父親的男主角,必定有着難言的惆悵感。一群被時代洪流沖刷淘汰的人,他們拍照的目的卻是最純正自然的,不為炫耀,不為跟風,純粹像麥特的爸爸班一樣,想透過攝影凍結時間,將瞬間的美好冰封,成為永恆。而麥特也面臨與父親同樣的困擾,隨着時代潮流,自己也成為了被淘汰的那個前浪。

電影於第二幕開場時,相當有意思。看護柔伊的角色成了父子兩人感情的催化劑,幫助了他們的感情升溫、昇華,兩人之間慢慢起了化學變化,接近結尾時班的遺願,是交代將那幾卷底片沖洗出來,那不正是他對於家人的愛最佳的鐵證嗎?他記錄下了那些最美的時光,最值得留念的回憶,如果能回到過去,他最想永遠停留的那倏忽之間。古人有言:士為知己者死,而況為之哀乎!底片之於班,我想,大概就是最能理解他無聲溫暖的知己者了。

二十一世紀推出的數位相機越來越進步,很多人都會隨身攜帶數碼相機,以捕捉生活的片段,但儘管如此,我仍然保有使用底片相機的習慣,我拿着老舊的底片相機,記錄點滴。現代人很喜歡看到“美麗”的畫面就拿起手機或是數位相機拍照,這一個行為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有“代價”,看到甚麼就拍下甚麼,不需要經過思考也不需要花費金錢。所以有時候我在街上看到很多人對着街上隨便一個地點不斷拍照的時候,我內心會感覺到不解,記錄下這一個地方的樣貌,對你來說真的是有意義的嗎?你真的認識這個地方?

隨手可拍,攝影的門檻變得更低的時代下,攝影的嚴肅性逐漸消失。曾經照片是我們勾勒回憶與印象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們透過照片來認識人、來記憶人、來緬懷人,在數位時代裡這些照片的實質意義逐漸消失,就像電影裏說就算我們記錄下上千張的照片,沒有投影沒有沖洗,它們最後只會成為電子垃圾。我認為用底片拍攝是浪漫的,現在的底片越來越貴,所以你每拍下一張照片之前所思考的東西會更加多慮,也會更小心去構圖跟測光,成品自然會比速食時代下數位拍攝出來的照片要佳。而且沖洗底片之前都無法知道照片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當中等待的時間並不會令人着急,而是像在約會地點等待愛人的來臨,是讓人期待的。由於製片的寬容度比較高,不會像數位有一種非黑即白的感覺,它的漸層是數位很難達到的,在這一個部分很有曖昧的感覺。對底片的堅持是大部分人難以理解的,就像影片中兒子對父親說:“如果你用數位相機的話就能省下不少麻煩。”而我認為數據消失了就真的是消失了,而底片是實質存在的,也證明這個回憶的真實性。

本片相當值得一看,可能這樣的劇情稍嫌傳統,但老派有其獨特的美好,就像酒一般,越普通的美酒,就越陳越香。透過相機跟觀眾說了一個故事,這是一個讓人暖心且有愛的老派故事。

班是個不完美的父親、朋友、被看護者,他和我們觀眾一般,是個充滿許多缺陷的人,但他從來沒有停下愛他的親人。一直到爸爸將死,麥特才了解,並非所有的愛都是外顯的,相反地,父親就是用手中的相機,默默地,將回憶封存記錄在底片,這才是值得放在心上的美麗回憶。最後透過一張張相片來告訴麥特關於班的愛,關於班眼裡的家人們,我想這點非常令人感動,且我相當喜歡這樣溫暖且浪漫的一趟底片之旅。

對於麥特而言,他生活中仍有問題沒得到解決,但是他已經改變了與父親旅行前的初衷,就像一艘船隻捲入未知漩渦前轉了一個彎。麥特經過反省之後,找到了專屬於他的救贖,回到原來的生活裡繼續努力拼搏。

日 青

2022-11-17 日 青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27684.html 1 以底片重拾不滅的親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