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11月13日
第B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山谷小島通信舍)“去問你爸啦!”

“去問你爸啦!”

小孩從圖書館借回《沒有為什麼:親子溝通翻譯手冊,破解爸媽的外星話》的葡文版。在此同時,先生去年寫作關於“情緒勞動”的小說《老師還未下課》,即將成為戲劇,由風盒子社區藝術發展協會在本月演出。

《沒有為什麼》葡文版選了“去問你爸爸”這句當書名,也因此掀開了性別角色傾斜下親職分工的壓力。

意識到性別傾斜的“情緒勞動”是存在於職場和家庭之中,我想首先要覺察“情緒”這件事。身邊的母親們,時常會因為大發雷霆而對孩子與家庭充滿愧疚感。

情緒是“壞東西”嗎?吵架就一定是不好的、負面的事情嗎?有時候、有些關係中,“吵架”是誠實說出自己感受的其中一條路徑,守護自身認為的家庭價值,說出來之後,才有機會協調並達成共識。

我們這代人的成長經驗中,常常會把“情緒”視為不可言說的東西,“隱藏”是正路,甚至將這種方式當作“專業服務”或“愛人”的態度。情緒勞動的壓力,就會轉變成另外一種形式,體罰,或在不允許體罰的環境中,變成“羞辱”,關係中出現可見的暴力,或是不可見的忽視(冷暴力)。這些壓力以各種形式加壓在不同的對象身上。

到底什麼才是親職(或教職)的“專業”呢?許多的評鑑與框架,都在展示着“好媽媽”或“優秀教師”的標準,在這些社會期待中,該怎麼誠實地看待母親與教師的角色,就是一個大功課了。

最理想的親職/教職角色,是各種情境下的困難被同理,大家相互分享解決困境的辦法。這樣的環境追求,也是對情緒勞動壓力的釋放。

川井深一

2022-11-13 川井深一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26798.html 1 (山谷小島通信舍)“去問你爸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