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10月24日
第C09版:教思
澳門虛擬圖書館

由二○三○年到二○五○年:變與不變

由二○三○年到二○五○年:變與不變

高等院校與公民參與

相較於其他篇章,高等院校被獨立抽離討論其對社會轉型的責任。不管是教育論、課程,還是教師角色章節與高等院校,不應視為只針對義務或基礎教育的範疇中。

有這樣的安排,主要是高等院校是作為知識、創造力的主要生產場地,重要性可想而知。報告強調高等教育發展方向的重新反思與革新,是未來社會轉型最重要的基礎,也是首步。強調除了要肩負學問推廣的責任,更應該思考如何和基礎教育之間作出連結,這將是未來教育發展的重點。簡言之,就是國際社會希望高等教育能改變以往離地式的學術研究,與社會發展作更多的連結,但事實又談何容易?

與《仁川宣言》相比較,針對高等院校的討論更多,特別聚焦在高等院校作為連結社會,維護普世價值的論述上,相關建議的佔主題大部分的篇幅,具體建議如可以透過定期分享、問題解決、社會研究等方式來進行。但報告對如何解決高等院校追求績效及產業化等問題,卻未能提供具體、清晰的解決手段。

報告另一部分論及國際合作和民間組織,並認為當地政府必須為這些團體的參與創設空間,因為它們在推動教育作為一種公共和共同利益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這出於兩個原因:一、它們能為地方、國家、跨地域的教育合作提供不同的聲音,與發聲渠道;二、這些組織能以其專業知識和動員能力推進報告中提及的各項目標。因此,政府在推動二○五○年的社會轉型,必須為相關的組織和民間參與提供支援。

報告中尚有不少部分頗值得介紹,例如:研究與革新、國際社會的合作方針,以及教育對話與行動的參考綱領等,限於篇幅,在本文無法一一介紹。透過勾勒出主要方針,介紹聯合國由二○三○年《仁川宣言》到二○五○年“教育藍圖”的延續與轉折,我們可以看到其背後立足於一個信念:教育作為社會中的有機體,藉由推動其理念的革新與系統的完善,促進全球社會朝着更公平、正義與可持續的方向轉型。

(下)

藝 康

2022-10-24 藝 康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22948.html 1 由二○三○年到二○五○年:變與不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