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楚式鏡說起
一天早上,打開手機,紛紜的社會訊息中,出現一個楚式鏡,眼前一亮。內容關注的是,古人的銅鏡能否清楚照見自己,又由楚式鏡提到楚文化。好多美麗的東西旋即飄入腦際,似隔世暌違,卻原來,它們一直都在。
楚文化是漢文化的組成部分。漢代法制循自秦文化,宗教藝術則承傳楚文化。楚文化是中國文明史早期地域文化,歷時約八百年,到戰國末年楚亡於秦為止。但作為南方主流文化,它影響深遠。夏商間,楚族由中原南下,廣泛吸收巫文化,國力發展時,與中原交往又吸收中原文化,作為文化中介角色使楚文化具獨特面目。《漢書 · 地理志》說楚人“信巫鬼,重淫祀”。因着精神生活具神秘氣息,他們好用超凡想像彌補知識缺陷,而南方屬水性文化,故器物表現了流麗的設計。那些出自楚墓的美麗文物,如今都可在博物館中欣賞到了。
印象深刻的是一個“便面”,便面本是古代的扇;不欲人見,以此障面。在出土的古代便面中,以湖北江陵出土的楚便面最可愛,且具多功能性,體現楚地的物質文化精髓。楚便面外形像一把菜刀,扇柄用竹片夾疊而成,扇面捆紮在上方,搖動可生涼,是夏天的隨身恩物。扇面用細竹篾編成,漆以紅黑二色,成幾何圖案,古雅美觀。最妙的是在扇柄與扇面之間,橫開兩個小方洞,如中空的眼鏡;不妨想像,烈日高照時,既可遮陽,護膚之餘,又能觀物,或路上遇到不想打招呼的人,就把扇一橫,避之則吉。
至於楚式鏡,除了網上所見的華美樣式外,出土眾多的山字鏡是最神秘和獨特的設計,幾個迴旋的“山”字彼此追逐,象徵了什麼?說法多端,以自然崇拜最為純粹。而畢竟銅鏡的主要功能在照面,當年與中原長期為敵的楚人,在攬鏡自照時,可會跺腳怨嘆先民的蠻夷身世,致被中原文化先鋒魯大夫一罵成千古:“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吳淑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