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該僵化
“杜鵑從不在自己的巢裡下蛋,牠只在別人巢裡下蛋,要孵蛋時,牠們會把其他的蛋從巢裡擠出去,這樣,競爭就結束了。牠們的生命從謀殺開始,這就是大自然,要麼競爭,要麼死。”這是電影《作死不離三兄弟》裡,開學第一日帝國理工大學校長告誡新生們的人生哲理。
這句話在升學主義為重的亞洲特別適用,每個人從出生就在拼命奔跑,用文憑換來優渥薪水比獲得知識重要千百倍。若說生命是一條賽道,從小接受這種思想的我們就像頭上吊着一籃食物,並不為周圍的風光感到驚喜,也沒有真正感受馳騁風中的快樂。
要將頭上吊着東西換成家庭期待或社會期待都行,總之沒有一樣是自己的期望,如同轡頭牽引的馬只跟隨主人指引的方向。因此,《作死不離三兄弟》裡一直抗拒這種想法的主角說:“追求卓越,成功自然就會找上你。”或許有人會反駁世上沒有這麼多圓滿的喜劇,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自不能將倖存者偏差當作常態。
假設將這句話的前提視為“喜歡的事情做到極致,便可得到巨大報酬”,那麼確實大部分事物都無法通用主角的話。特別是對大部分含着塑膠湯匙出生的普通人而言,沒有這麼多試錯成本去賭夢想。理想豐滿,仍需面對骨感的現實。
可是成功不等於賺到大筆財富,這也並非電影的中心思想。主角的好友熱愛攝影,卻為了家人的期待進入帝國理工大學,但最後他向父親坦白當工程師的確能獲得很好的物質生活,但他一生都不會開心。他可以開小一點車、住小一點的房子、過簡單一點的生活,唯獨不能委屈夢想。
當今社會比起百年前已然豐衣足食,其實我們不需要那些虛榮的過度消費,更不必為別人眼光讓自己活受累,活着應多專注自我修養,才不枉來世一趟。
樂 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