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攝影家——鄭景康(上)
鄭景康字潤鑫,生於一九〇四年,是鄭觀應的第四子和新中國的第一代專業攝影家。他在延安拍攝了毛澤東主席的第一張標準像,後來被繪製成油畫,在開國大典時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之上。他最擅長拍人像,尤其是人物特寫。毛主席曾稱讚他的照片“能抓住動態”。
所謂“孻仔拉心肝”,作為鄭觀應最小的兒子,鄭景康自幼深受父親疼愛。他在上海長大,十六歲時遵父命進入商業學校,準備繼承家族經商創業的傳統。十九歲時父親去世,轉入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學習繪畫。後來進入美資柯達公司工作,得以系統地掌握攝影知識。廿五歲離開上海,前往香港創辦“景康攝影室”,專門從事人像攝影。二十八歲回到上海工作,曾替畫家齊白石、張大千、詩人陳三立(陳寅恪之父)等名人拍攝肖像,《良友》畫報亦曾刊出其攝影專輯。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鄭景康個人影展”在北平開幕,展出他歷年作品,分為“風光”、“花卉”、“民俗”和“戲劇”四類,深受民眾歡迎。當時《北平晨報》把他稱為“名聞南國的大攝影家”。在接受該報訪問時,他強調作為中國人,有說好中國故事的責任:“外國人從照片上(大多是外國人自己拍的)看到的中國人,都是纏足女人、留着辮子的懦弱書生、容貌憔悴的女工、不文明的服裝等等。”我們攝影師“負有竭力宣傳中國美麗的使命,把中國的名勝從美感的鏡頭上,驕傲地表現出來!要把富有東方美的風景、誠樸可風的民俗,在歡悅中拍攝成相片,散佈到歐美來糾正他們的錯誤印象。”
“七七事變”後抗戰全面爆發,鄭景康毅然投身抗日救亡事業。後來更奔赴革命聖地延安,開展了革命道路的新征途。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梁健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