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9月20日
第B16版:視覺
澳門虛擬圖書館

EXiM 2022 —實驗錄像活動

“See字進入”系列2022版 洪 強

樹 陶 陶

數字焦慮之歲月尚未靜好 李少莊

共在 · 共息 魏震、朱月

城市#01 李嘉瑩

愛麗絲鏡中奇遇 郭恬熙

EXiM 2022 —實驗錄像活動

二○一一年“牛房倉庫”藝術空間創辦EXiM (Experimental in Macau)澳門實驗錄像活動,自此之後,EXiM就成為“牛房倉庫”一個專注推動實驗錄像的年度計劃,至今已舉辦了十次活動(二○一九年因事曾停辦)。而今年的EXiM 2022是第十一次舉辦。

EXiM前期的活動都是以某一地區或城市的作品為主,每次活動都可以通過作品感受該地區的色彩或景像,因為藝術家的創作概念總是或多或少帶有其對身處時空的人與事的解讀。是次展覽有三部作品都呈現出明顯的地方性。黎肖嫻的《10957個陰晴圓缺》是由八個章節彙編而成,以平實的記錄性影像、電影的片段和零碎的聲音喃喃細語着香港三十年的光陰故事。黎肖嫻說:“藝術家一直知道如何以創造性方式書寫歷史。……藝術鑑賞力‘重新訓練’我們的注意力。”她運用了一種斷裂式的手法去書寫一段個人和城市的影像歷史。洪強的《“See字進入”系列:2022版》,是他的創作團隊取材於香港多位著名文學家的創作,從字裡行間擷取他們對香港的描寫,並將文字轉化為城市影像,讓我們漫遊於香港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的社會面貌。兩部作品以不同的切入點,讓我們回到香港那一段的歲月,並與之對話。反觀陳永賢的《光電之地》就捕捉當下台灣鄉間的奇特景觀,揭示太陽能面板與農耕地正在進行着一場“種電”和“種植(糧食)”的博弈之戰。現代數碼科技普及的今天,我們離不開電子設備,對電能的依賴與日俱增。這類“種電”是“綠能”政策其中一項,“綠能”的提倡本應是保護環境,但過度“種電”而大量縮減農地的操作,是否會有種本末倒置的結果?獲得到電的同時,應思考我們失去了甚麼?朱苾怡的《Perfect Temptation》也是探討人類與資源的議題。以蒙太奇的手法剪輯各種肢體語言、手勢動作、麵包、小麥、地圖和荒漠地區的相關影像,結合現場的麵粉堆疊和特定投影方式,最終以錄像裝置的展示形式去反思糧食分配不均的現象。

其中一部以三個屏幕展示的裝置創作,是由兩位藝術家共同完成的,就是魏震和朱月的《共在 · 共息》。當中兩個屏幕是以行為影像方式展現人和自然環境的共存狀態,直接以身體感受海浪和陽光。影像引領觀眾體驗大自然呼吸的節奏——藝術家的身體接受一浪又一浪洶湧的洗禮。這部作品中間的視頻是由行為影像延伸出來的攝影作品——疑似海浪的皮膚圖像。《共在 · 共息》是感慨人與社會環境和兩性情感共在的不確定狀態。人類的另一種“共在”關係在數碼科技高速發展下,出現了翻天覆地的境況。

陶陶的作品《樹》描寫了一棵在電子數據庫內的“樹”,渴望與現實世界連結。在這棵樹機械式的獨白中,我們聽到虛擬世界的特質——複製、冰冷。同時也暗喻着那只不過是現實投射出來的幻影,沒有質感和溫度,只是一處甚麼也觸摸不到的虛空。無奈的是,當下真實世界的我們就竭盡所能地擠進熒幕另一端——“元宇宙”,並甘之如飴在那裡過活。這不就像所謂“牆內牆外”的喻意——牆內的人想出去,牆外的人想進去。事實上,由人類觀看熒幕的一刻開始,虛擬空間已與我們真實空間產生對話和連繫。

而另一部也是以電腦生成的影像創作——李嘉瑩的作品《城市#01》,在虛擬世界建構一處形似真實世界的地形景觀,伴隨着心電圖聲音,我們看到由無數上下跳動線條組成的躍動風景——黑白規整方形的景觀與彩色蝴蝶的有機形狀之間不斷互換。由平面的線條圖像漸變成高低起伏又有景深透視的地勢圖,像是由平視的觀看角度上升到空中俯瞰。作品想警示關於二元界別之間此起彼落的平衡性和探討人類與自然“共生”的議題。兩位藝術家都有着類同的感悟——這種電子科技生成的圖像早已嵌進我們的生活裡。仿真技術能模擬另一個自然界給我們,甚至外在形象與真實世界並沒有任何區別。資訊科技與當代生活緊密的聯動關係,即使我們再也不能回到從前,但應慎重思考當中對人類最為關鍵的影響。

電子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等應用促進了全球社會經濟活動,形成了一種邁向全球化的格局。而二○二○年新冠肺炎也在頻繁的人和貨物流動下,迅速演變成一次全球大流行的疫情。本人的《數字焦慮之歲月尚未靜好》,收集各地封城時期“超現實”的城市景象,再配以各個平台中關於疫情報道的畫外音,當中涉及各種起起落落的數字。疫情發生至今,所引起的焦慮感有增無減,還是那一句,甚麼時候才結束?另一部也與疫情有關聯的作品——許嘉恩的《等待》。那是一部很有趣的作品,藝術家以“抖”腳行為動作,配上日常生活的瑣碎畫面,諧謔式地去探討個人的等待對於大多數,甚至浩瀚的時空,是甚麼意義?

陳鏹作品,《再次站起》是一部手繪的動畫作品,以黑色粗略的線條建構圖像,像是隨手亂畫的塗鴉躍動着每一秒,帶有一種不屑去細緻化畫面的態度,讓我們感受到他創作時最直率的情感狀態。以沙啞的讀白和歌聲,告訴我們一個關於家庭破碎的故事。的確,故事中殘酷的真實與負面的張力,結合其破碎和凌亂的圖像有着相得益彰的效果。他說這是“一部關於自我救贖的心理旅程的影片”。而郭恬熙的作品《愛麗絲鏡中奇遇》是一個涉及兩空間的錄像裝置作品。通過數段講述夢境的影片、雙面鏡和閉路電視,讓觀眾在其中一個房間窺探別人的潛意識之時,也同時能觀看自己。與此同時,也被身處雙面鏡另一面的觀眾窺看着(通過雙面鏡或閉路電視)。若瑟 · 狄莫的《我可以騎紫鸞離去嗎?》是一個三面投影的裝置作品,通過巧妙的影像編排將“存在?”置放在一種循環時刻的詭秘狀態中,三面投影的空間讓觀眾沉浸於作品中,企圖挑戰我們慣性的感知和理解力。作為一位在中華文化地區生活多年的葡國人,若瑟 · 狄莫的作品總蘊含中西文化交疊的思量——“禪”、“龐克”和“科幻”就是一種混合概念。

EXiM 2011-2017的活動都是以放映會進行,參展作品受限於單頻的錄像作品。這次EXiM 2022以展覽形式舉辦,藝術家可以根據其作品概念,運用各式各樣的展示方式,呈現實驗影像創作的各種可能性和可觀性,也讓觀眾認識到當代藝術的多元特質。參展作品當中七部的單頻影像創作以屏幕或投影方式播放。另外兩部裝置作品就以不同的屏幕擺放方式去展示三頻錄像,多頻的錄像作品令觀眾不再只是集中在單一屏幕上。這種遊走於多個畫面的觀看方式,跟我們現今日常漫遊網絡時的狀態類同——跳躍和碎片式的。而另一部三頻影像就以投影方式投射在一個空間的三面牆身上,讓我們有一種被影像包圍的效果。也有兩個結合影像、物件和空間的裝置創作,此類作品的呈現不只是影像本身,當中物件和空間的設置也是作品的重要元素。

EXiM活動舉辦至今,還是懷着那份初心,認為現今澳門的藝術生態仍然需要着力推廣實驗影像創作。雖然我們已經處於一種不能沒有電子屏幕的生活,每天從睜開眼睛那刻開始,都被無數影像充斥着,我們已經非常習慣碎片化的閱讀方式,但奇怪的是,大部分澳門觀眾還是抗拒觀看一些不像劇情電影的影像作品。其中的因由可能是相關推廣和展示活動不足,使大部分觀眾對此類創作帶有強烈的陌生感,總是認為繪畫、雕塑、陶瓷和版畫才是藝術作品。再者,本澳也因缺乏教授實驗影像創作的正規課程而導致參與實驗影像創作的本澳藝術家為數很少。所以,如同我在EXiM2018的前言所說:“牛房倉庫藝術空間時刻抱持着推廣這類型新媒體的使命感,讓更多人認識、觀賞或進行創作,所謂多一分的力度,就多一分的可能性。”

李少莊

EXiM 2022——實驗錄像活動

展期:至九月二十七日

地點:市政牧場舊址

2022-09-20 李少莊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16319.html 1 EXiM 2022 —實驗錄像活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