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賞月何處?
中秋之夜,澳門多雲,月亮時不時露一下臉。帶媽媽到海邊散步,怕觀音像附近人多,選了人少的另一邊,萬里有雲,時而有月,海上有微風來,遊人不多,倒頗安靜。
說到賞月,想起史景遷評張岱,說他將西湖賞月之人分成五類:第一類腰纏萬貫,綾羅綢緞,冠蓋盛筵,伶人唱曲助興。聲光繽紛,令人意亂情迷。“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
第二類縱情邪淫逸樂,左顧右盼,名娃童孌,環坐舟船甲板上,“
身在月下實不看月者”。
第三類斜倚船艙,名妓閑僧為伴淺酌,絲管裊繞低唱,相談輕聲細語,“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第四類在岸邊呼群喧囂,這類人無船,但沿湖吵嚷,吃得飽飽,借酒裝瘋,嘯呼嘈雜,較為折衷。“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心一看者”。
最後一類是故作優雅的唯美派,小船輕蕩,淨几暖爐侍候,素瓷煮茶,佳人為伴,匿藏蹤影而靜靜賞月,“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作意看月者”。大約指的是潯陽江頭夜送客的香山居士之流,明明主人下馬客在船,蘭舟催發,卻最後仍要移船相近邀相見,又喝又聽琵琶又聊人生,骨子裡要的仍是優雅二字。
古人賞月多要有音樂,《紅樓夢》裡的賈母,見月至中天,“如此好月,不可不聞笛”,因叫來樂隊,又不要合奏,獨要笛子,還不要就近演奏,只用吹笛的遠遠的吹起來……“那壁廂桂花樹下,嗚嗚咽咽,悠悠揚揚,吹出笛聲來,趁着這明月清風,天空地淨,煩心頓解,萬慮齊除。”老祖宗的品味比那位煮一口豬,燒一腔羊帶妻妾晚飯後喝酒賞月,雖有吹簫、唱曲,卻又喝酒行令的賈珍不知高了多少去。
(前朝夢憶 · 一)
谷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