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媽有阿爾茲海默症
今年春天的一個下午,媽媽非常蠻橫地擰開了堂哥家三樓的防盜窗,坐上了窗沿,在小鎮上鬧出轟動一時的新聞。兄弟姐妹們紛紛發來了視頻,我卻只能毫無作爲地無助等待,最終竟動用了消防救援力量。
在老家陪伴媽媽度過了父親走後的第一個春節,回來不久就遇上了新一波疫情,因爲前期的管制和孩子上學問題,一直拖到這個周末,才終於又一次回到老家。
四個半小時的路程,沒想到此時蘇北的氣溫也達到了三十七八度。電話裏堂哥告訴我,“老太太在老屋呢”。老屋是幾十年前爺爺奶奶搭建的一片品字形的茅草屋,爺爺去世前翻建成了磚瓦結構的農房,如今主房早已拆除,只留下了新建的兩處耳房,大媽住一邊,二堂哥一家住一邊,並不顯得局促。開車到達時,媽媽正和大媽、二姑坐在兩房之間空場的陰涼處。媽媽見到我略顯驚異,“你是誰啊,我好像認識你。”身體看起來很硬朗,但很明顯,阿爾茲海默症進一步惡化,前言不搭後語地聊了一個多小時,她自始至終沒有一刻能夠認出我來,儘管她還會不時地提到我和哥哥的名字。真是很讓人傷感和沮喪。
我指着面前一片雞舍對她說,“這裏原來是一座很大的屋子,泥巴和着稻草建造的。我五歲那年,你和爸爸帶我回來,就住在這兒。當時村裏的四鄰像看西洋景似的趴在門邊,一大群人對着我指指點點,把我嚇壞了。”她狐疑地望着我,“有這回事嗎,我怎麽一點不知道”。我又說,還有一次暑假,我在老家被蚊蟲叮咬,造成渾身潰爛,回南京治療了很久才得痊愈。鄰居小姐姐帶我去醫務室治療檢查,回來對她說,還有炎症,白細胞指數十九萬,把她嚇壞了,慌忙又跑去找醫生詢問,一點九萬,是小姐姐弄錯了。媽媽聽着依舊一臉茫然,什麼也不記起來。
一窩出生不久的小花猫在腳邊纏繞,屋檐下的灰喜鵲嘰嘰喳喳,剛剛脫了殼的麥子堆在牆邊,散發着糧食特有的香味。堂哥從田裏回來,驕陽似火,還要掐着時令播種毛豆。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中國農人不易。
堂哥家是自建的四層小樓,一樓租給了電信公司當門面,二樓堆放着不少雜物和一口大灶,三樓用作臥室和起居,四樓的小間是他的書房,每天在裏面練習書法。堂哥堂嫂對媽媽的照顧很盡心,生活規律得很,上午逛逛市場,下午回老屋或者走走周圍親戚,晚飯後去家門口的廣場舞蹦躂一陣子,那時我的小堂姐會拉上一幫認識的朋友輪流陪媽媽跳舞,雖然整日稀裏糊塗,但媽媽也漸漸成了小鎮名人。退休前,堂哥長期擔任大隊書記,鎮上認識的人很多,大家也都知道他家裏現在收留了一個省城來的老太太。偶爾,媽媽獨自出現在街面時,總會有人打電話給他,你家老太太跑了。“老太太”是他們平日裏對媽媽的稱呼,相對正式一點的場合,他們會向人介紹,“這是我們家二奶”。大伯去世早,爸爸排行老二,威望很高,是家族裏的“二爺”,於是乎,媽媽自然就成了“二奶”。無可奈何,這可真是一個很糟糕的稱呼。
媽媽體力好,總試圖偷偷溜出門去,每天都會上上下下會跑上五六趟,幸好樓下鐵門結實。堂哥說,一樓到三樓共五十八個台階,平常人爬得都吃力,真不知這個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哪來這麼多氣力,這也是大家唯一令人欣慰的地方。堂哥始終有一塊心病,去年初,爸爸病重時,胃口極差,吃得很少,常常一餐吃不下三個餃子。臨終前非常渴望再回老家待段日子,可惜最終沒能實現。堂哥後來總是說,二爺如果最後能回來,肯定心情舒暢,吃得香睡得好,說不定還能再活上十年八年。唉……其實我也常常這樣想。因此,好好吃飯成了媽媽每天必須認真完成的功課,堂嫂對這件事情十分上心,每頓都會連哄帶騙地讓她吃上很多,她吃的總體比我多不少,我離開前那頓晚飯,大塊冰糖紅燒肉她竟然吃了六塊。本家兄弟們隔三差五地還會帶她下館子,“老太一見到酒席,歡喜呢!”
從青島濟南到南京,媽媽是地地道道的城市人,不大不小也算個領導幹部,如今卻一下子掉到了蘇北的小鎮,行爲舉止和言語表達,與周遭確是格格不入的違和。每天早晨,她總會拎起小包想着出門,要開會,要學習,要考試,緊張兮兮的,這時,周圍的人總會恰當地寬慰打岔,好在都只是片刻,她已經不再能夠意識到這些事情之間會有什麼樣的邏輯關係。
有人說阿爾茲海默症病人的腦子裏有塊橡皮擦,一天一天一點一點,慢慢地就會把所有記憶抹去。我卻寧願相信,媽媽的記憶只是散落了,或者甚至遺失了,它們一定都躲在某段時間的背後,或是某個空間的角落,和她開着惡作劇的玩笑。渴望奇蹟,讓我和媽媽能夠將所有的過往重拾回來。
前些年,市面上不時出現些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的特效新藥,貴且基本無效。當一次次的希望被一遍遍地打垮,現實的蹂躪終蛻變成了精神上的殘酷。我來看她與不來看她,對她來說,已經完全沒有必要,媽媽或將永遠沉浸在那種無她無我的境界,直到生命的盡頭。對我而言,雖然一次又一次心痛、無助乃至絕望,卻又必定不可能不再來看她,因爲她是生我養我的最親愛的媽媽。這便是阿爾茲海默症家庭最悲催的地方。
姚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