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席工作者應受尊重與歡迎
書展最後一天,晚上八點,一邊抽獎一邊收書。由於翌晨十點半前一定要將場內所有東西清走,體育館的管理人溫馨提示:今晚你們可以通頂工作,明早可以七點開工。現實是:來來去去都是同一班人,不是AI。於是,我也加入了把書打包裝箱的行列。時間緊迫,不論手腳快慢,多半個勞動力都是貢獻。
聽起來非常文雅的圖書業,實際上有相當部分工作是苦力,香港有同業因長期腰患而被迫轉行。那一晚我主動請纓收市政署的書,裝完一枱硬皮書之後,在物流組群發警告:市政署的書超級重,同工們務必兩個人搬一箱!打包往香港的退貨,通常以件而非重量計價。一個紙皮箱盡量塞滿可節省運費,但這就害苦了搬運工人。因此裝箱的時候頗有思想掙扎,時時刻刻提醒:無需太滿。這是自己當時的主觀想法,但實際操作起來,因時間所限,只能照顧空間,無暇掂量重量了。客觀上可能已造成搬運工人折腰了。
執了幾枱,我被人趕走。餘下的人工作到凌晨兩點,當中有第二天要上課的學生,書店同事翌晨八點再出動。承包佈拆展的物流公司搬運工人,到中午十二點半撐不下去——這陣子開課時段他們其實日日都在加班,需要找同業來接力。血肉之軀,搬不動就是搬不動。
澳門這座城市,維繫居民與遊客生活所需的百業,相當部分都靠離鄉別井的外勞默默付出血汗,也付出智慧,來幫助城市運轉;無論功勞和苦勞,他們都貢獻極大。他們的存在是微小企生存所繫,是增加而非侵蝕澳門人的就業機會,增加地方智慧交流。澳門人應該感謝他們,關心他們。自己的就業問題,不應全拿外勞來當替罪羊。政府應該營造親商、親就業環境,來提振本土就業,不是一味削外勞。
在英語世界,外勞有一個美好名稱叫guest worker。客席工作者,理應受到尊重與歡迎吧?
沈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