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攝影的假想敵
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匈牙利藝術教育家納基,以結構主義為理論基礎,旨在將德國工藝美術學院包豪斯,變成孕育無限創意的藝術烏托邦。他鼓勵學生有效利用科學及技術,在創作過程中大膽嘗試,藉此建構技術、美學和生活相互融合的知識。
就攝影而言,包豪斯提倡的“新視野”運動,說白了,不外乎就是“傳統”與“前衛”的論戰。他們認為所謂的傳統攝影,不過是繪畫的延伸,內容離地,背後有太多約定俗成的主觀意識。相反,“新視野”的藝術信徒認為,攝影應該擺脫美術傳統,從構圖到光線處理方式,都應不受拘束,自成一格。
“慣例是攝影的敵人。”製作實驗性質濃厚的物影相片,無疑是納基實踐包豪斯教育理念的最佳身教。物影相片由來已久,一切源於人類對大自然中光影變化的好奇。如果攝影是一門成像的學問,相機加鏡頭也不過是方式之一。以無機仿有機,自動在平面上成功捕捉光影效果並得以保存,無疑是物影相片最引人入勝之處。早在納基出現前,十九世紀英國植物學家兼插畫家阿特金斯(Anna Atkins)便將工藝藍曬法,以自己的植物攝影,用作科學研究的插圖,出版了據稱是世界上第一本攝影書的《英國藻類》。
踏入二十世紀初,除了納基提倡把相機擱在一邊,美國超現實主義藝術家曼 · 雷(Man Ray),同樣熱衷於製作物影相片,更將自己的作品,冠以“雷攝影”(Raygraph)之名堂。在四十年代,物影相片的技術,跟其他工藝結合而得到了提升,在美國,衍生了不少攝影蒙太奇(Photomontage) 的平面視覺藝術品,美國攝影師哥普倫(Carlotta Corpron)、摩根(Barbara Morgan)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時至今日,不少藝術家仍然沉醉在這個虛實交錯的光影世界內,例如英國攝影師Adam Fuss,便將物影相片玩得出神入化。
既然走上了前衛藝術之路,納基似乎想向後世證明,即使他拿起相機,自己拍攝的建築作品,同樣經得起時間考驗。例如他在一九二八年拍攝的《柏林電波塔》,以俯瞰角度及光線的明暗變化,勾勒出城市景觀及建築物所構成的幾何圖形,再以塔身由下而上的強烈透視感,凸顯現代生活與科技發展息息相關的訊息。在三十年代,納基為英國著名建築月刋雜誌《建築評論》拍攝現代建築物,期間認識了該刋的助理編輯、英國桂冠詩人約翰 · 貝傑曼(John Betjeman)。貝傑曼曾出版一本關於牛津大學的書,書中的相片便是由納基拍攝。
納基對藝術教育躊躇滿志,從理論到實踐,他一直身體力行,直至走到生命盡頭。在三十年代中,他曾將自己的攝影心法,歸納為“攝影視野八面體”。一九三七年,納基將包豪斯的教學方法論引入美國,對當地藝術教育影響深遠。一九四六年,納基因白血病去世。他的出生地匈牙利,便有一所以他命名的美術及設計大學,以表揚他一生對現代藝術的卓越貢獻。
(匈牙利藝術教育先驅納基 · 二之二)
撰文:杜 然
攝影:László Moholy-N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