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在表演
最近,香港西九文化區與香港舞台技術及設計人員協會合作舉辦了首屆“科藝藝術節”。“科藝”這個名字對澳門讀者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事實上它是真正的跨界,或者說就是不同界別之間的交集、橋樑。人們常會將劇場設計、技術、管理視作為幕前演出服務的“後台工作”,而事實上這些工作直接影響演出的專業性、安全性及藝術性。最近香港男團Mirror演唱會的技術意外,便充分體現了科藝專業的重要性。
然而,舞台科藝也可以是一種獨立的藝術類型。早在上世紀已有不少劇場藝術家進行各種實驗,說明舞台上沒有演員,也可以是表演。中國戲劇家宋春舫早於五四時期就為中國知識界引介過一批未來主義劇作,其中幾個劇作,便沒有人出現,例如《沒有狗——夜之短劇》的角色介紹,便寫着“一個不在那裡的人”,劇本內容只有兩句︰“夜間道路,寒冷,荒涼。一條狗走過街道。”接着便落幕。另一齣叫《槍聲——所有現代劇場的濃縮》,角色是“一顆子彈”,劇情是“夜間道路,寒冷,荒涼。沉寂一分鐘後——槍聲”,也就落幕。
到了一九六九年,貝克特也寫了一齣叫《呼吸》的劇,整個劇裡也沒有人,只有佈滿舞台的垃圾,然後播放着經放大的呼吸聲,燈光隨呼吸聲在漸暗漸明。我十多年前在愛丁堡藝穗節一個畫廊中看過一個劇團演出《呼吸》,整個演出大概三十五分鐘,觀眾坐在椅子上,凝視着一個小長方形框框,框內有個深不可測的洞,洞裡有一池水,然後燈光打在水平上,隨呼吸聲明暗變換,是一次令人十分難忘的觀賞經驗。這種沒有人的劇場,實際上只是沒有傳統意義的“演員”,但背後可能有很多看不見的藝術家、技術人員不停在運作着。
(科藝展演 · 一)
踱 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