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與雞蛋
前陣子的社會輿論氛圍,讓我想起這兩年發生的“非洲人在廣州”、“黑人在美國”事件,它們有一定的共性,又並非完全相同。起碼當時在美國有不少白人站出來聲援黑人,而在這裡,只要有人幫某群體說句話,就可能被網暴。如果說這次是一場民意的碰撞,那不妨形容作石頭與雞蛋的碰撞、強勢方與弱勢方的碰撞。這場碰撞中,作為強勢方的石頭很清楚如何利用輿論壓力為自己服務,更清楚如何吞併弱勢方的聲音。他們甚至知道雞蛋是脆弱的而選擇無視,也因此,當對此沉默的第三方自以為公道地聲稱自己兩不相幫、袖手旁觀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幫助石頭取得順理成章的、可以預見的勝利。
不管承認與否,雞蛋在此地所受的歧視與欺壓至今都是結構性的。比如同一錯誤,倘若它是弱勢群體之人所犯,就被歸因於整個群體的品質問題,倘若是強勢群體之人所犯,只被歸因於具體的個人品質問題。或當有人遇到歧視性行為和語言,首先會讓被歧視方自我檢討,是否因自己的某些特徵“的確”容易被歧視,並非要求歧視方先停止歧視。這都是歧視最典型的表現。
只要我們允許以種族、性別、地域、職業、性傾向作為特徵歧視,那人人都無法逃脫被歧視的可能。你歧視他的出生地,我也可歧視你的性別;你歧視他的職業,我也可歧視你的性傾向。一個理想的社會應當准許不同的人的存在,且有尊嚴地活着而不受歧視。
至於此地為何有如此多廉價的雞蛋、真正的受益指向哪個群體,石頭們真的心裡沒點數?抑或是喜歡選最容易罵的當出氣筒罷了,哪怕這種偏激的排外情緒被利用,石頭的處境終究只是相對的,在鐵拳面前,與雞蛋又是一樣的。
葛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