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高教改革提升學生英語能力
正規學校均設英文課程
【本報消息】議員王世民口頭質詢促強化英語在澳的應用,如路牌加入英語標示。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很多非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和地區的路牌都未必有英語,但有拼音基本就可以解決,我們出外都係看拼音。至於本澳的世遺景點路牌,一定有中、英、葡語,其說明牌更有日語顯示。
非高等教育方面,特區政府透過課程改革推動學校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在二○二一 / 二○二二學年,全澳正規教育學校均設有英文課程或相關教育活動;其中十五個校部把英文設為教學語言,約一萬三千四百名學生就讀,佔正規教育學生約一成半。隨着社會發展需要,未來會引進或開設更多具備國際課程元素及將英語作為其中一種教學語言的學校。
此外,教育基金於二○二一 / 二○二二學年開展“跨校教研先導計劃”,推動包括中學英文科在內的跨校教研活動;同時,持續透過“學校發展計劃”優化課程、教學及活動,並組織赴外語言修讀計劃、舉辦夏令英語活動、澳門大專學生赴外交流團等不同活動,讓學生通過多元化的語言學習,運用和提升英語能力。
高校英語授課比率高
高等教育方面,目前有近四成學生,即超過一萬人選擇到英語國家、地區或本澳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的院校升學,又或在本澳及其他地方修讀不同學歷程度的英語相關高等教育課程,在二○二○ / 二○二一學年應屆高三畢業生中,也有近三成,即超過一千人。
澳大副校長許敬文表示,澳大七成半本科課程以英語授課,研究生課程則近八成。旅遊學院院長黃竹君表示,旅院超過七成半學生以英語授課。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長龔志明表示,非常重視教師培訓工作,近四年共舉辦三萬八千個小時的課程,五千多人次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