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8月07日
第C07版:澳門街
澳門虛擬圖書館

社工眼中曳仔不曳

活動多元動靜皆宜,引導青少年活出健康人生。

陸綺彬分享預防工作

舉辦多年拍攝課程 具前瞻性

展藝嘉年華創設平台

中心辦木工班教授手藝

“日日Challenge”與 青少年保持互動

社工/輔導員進駐IG直播

社工眼中曳仔不曳

文、圖:庭 婷

小城人際關係密切,以服務青少年為主的社區工作,過往多透過親身接觸的方式,與青少年建立關係與信任。但疫情來襲,社服工作如何維持線上線下的工作,成為了新時代社服必須面對的問題。一直以服務青少年為主的“有機青年”,疫情期間如何透過靈活、彈性及高效的策略,與青少年維繫感情呢?

有機天然健康成長

為青年人提供次級預防藥物濫用服務的“澳門基督教青年會——有機青年”(下稱“有機青年”),在二○○八年底開展次級預防藥物濫用先導計劃,並於二○一五年正式設立實行會員制的半開放式中心。中心主要為具有高關懷成長需要的青年人提供服務,進行次級預防藥物濫用工作。取名為“有機青年”,是期望青少年能如有機植物般“無有害化學物,天然健康成長”。

據澳門社工局指引,本澳預防藥物濫用以三級預防的概念,開展初級(社區預防)、次級(重點介入)以及三級(治療性質)的社會服務。主要做“次級預防”工作的“有機青年”,過往主要以入校的形式接觸需要關懷的青年人,及早辨識及介入,增加青年人正面因子,強化自身抗誘能力,建立無毒正向的健康人生。

去除曳仔標籤偏見

有機青年中心主任陸綺彬(Karen)說:“在過往的工作經驗中,包括針對輕微違法青少年、離校生等服務,發現不少青少年在首次濫藥時還是學生;其後在本澳十一間中學展開調查,亦發現有一定數量的在校學生有機會接觸毒品。因此,中心以定期入校為策略,發現並接觸有高關懷需要的青少年,吸納成為中心會員,能更有效展開次級預防工作。隱蔽化是次級預防工作的難點,所以我們與會員必須要建立良好的關係,中心成為了他常去的地方,便大大減少到高危場所的機會。”

“高關懷需要”的青少年在普遍的觀念上,常被定義成績不好、標奇立異、自我中心的“曳仔”,Karen認為在“曳仔”這個標籤的背後,正正反映他們的生活中充滿危險因子,例如破碎家庭、高危朋輩或不良的在校表現等等,才令這些青年人易陷入更大的濫藥風險。其實,只要在這階段幫助他們發掘自身長處,建立自信,並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與價值,就不會受到引誘,走上歪路。“很多時候,由於在學校的成績並不出眾,部分青少年缺乏參與學校活動的機會,例如做班長、科代表等等,造成自我價值偏低,亦未能在學校建立歸屬感。但如果我們給予他們關注,為他們提供各種工作坊,嘗試與接觸不同的興趣;參與領袖培訓,建立自信,同時也舉辦成果展、嘉年華,提供展示才藝的舞台。結合焦點式的輔導,與中心社工/輔導員建立緊密溝通,陪伴青少年成長。相對來說,投放資源大,而補救的成本往往是最大的,這是次級預防工作必須做好的最大原因。”

疫情催生打破常規

“面對這些青少年,其實你不用費盡心思為他們設計甚麼活動來留着他,只你陪伴着他們,聆聽他們的想法,他們自己會告訴你。我們為他們舉辦他們想學的、想嘗試的工作坊,他們在這裡就會有歸屬感。”Karen說。跟其他中心不同,“有機青年”的活動沒有固定方式,課程內容涵蓋多個範疇,有動有靜,社工/輔導員的形象跳脫一般大眾的印象,更像青少年的朋友,從而建立信任與友誼。“我們的對象就是一班被動的學生,同事也明白當服務提供者,必須主動、反應快。與青少年建立關係必須具持續性,不可以‘一時有、一時無’。”

然而,二○二○年疫情來襲,中心暫停開放,打破了所有常規,“疫情對於我們來說,有危、也有機。”Karen說,疫情來襲的確打亂原來的工作模式,最初有擔憂。其“危”在於疫情下由於會員未能回到中心,同時面臨停課,可能誘發其他隱蔽問題,例如容易在網上誤交損友,或其他成癮問題的出現,這都存在隱憂。

在中心暫停開放,如何維持與會員之間的關係成為“有機青年”首要解決的問題。作為中心主任的Karen採取集思廣益策略,與一眾同事商量所有可行方案,也盡可能運用到所有同事的能力。Karen說:“受疫情影響的不僅是中心運作,對於青少年來說,活動其實也同樣地受限。所以我們把工作移至線上。如與青少年建立的關係不能中斷,故一方面我們建立微信群組、開設青少年常用的Instagram,除了發佈有趣帖文,亦舉辦‘日日Challenge’與會員互動,同時不定期直播,與會員保持交流。另一方面,過往數年間我們持續為青少年舉辦短片拍攝課程,也培訓出拍攝義工團。中心同事在疫情期間便能運用到拍攝課程所學的技巧,製作影片。”

冇得救?耐心點!

Karen認為疫情的出現,除了令中心在服務上有着更多新嘗試,也令同事明白身為一名社工/輔導員,不僅是理論與技巧,工作也不僅在輔導室之中,必須要與時俱進,同時發掘自身資源投入服務工作。

從事多年青少年次級預防濫藥服務工作,Karen對大眾認知的“曳仔”有着不一樣的見解:“每一個人的能力都不盡相同,或許他的學業未如理想,但不等同他整個人生就注定失敗。沒有年輕人想放棄自己,想自暴自棄。在他迷惘的時候,我們只要稍稍扶他一把,讓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他值得被愛、被關心,只要我們陪伴他一起度過迷失的時刻,那總是會過去的。我相信每一個青年人都一定擁有獨特的優點和長處,只要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優勢,他自然就會忽略自己不好的地方,然後朝向正面的方向發展。”Karen說中心曾經接觸過幾位連家人都認為“冇得救”的個案,現時都已經是大學生了。很多時候,願意投放時間、耐性與陪伴,就能解決問題。

疫情僅是一個時期,它就如青少年成長中的反叛期一樣總會過去。在不同層面,如何令次級預防藥物濫用工作做得更好,Karen分享:“首先,在大眾層面上,要明白到青年人需要空間,成年人也需要有耐性,且投放時間去理解與接納,對青年人有更多包容;其次,在學校層面,要明白成績並非判斷學生能力唯一指標,多接納更多不同程度與能力的學生,且期待日後‘有機青年’能與更多學校加強合作,做好次級預防工作;最後,在資源上,或可參考鄰近國家或地區,為有高關注需要的青少年提供更多及更全面設施。焦點式、小組式的輔導工作所投放的資源相對大,但有效減少問題的產生,也正是次級預防工作的意義。”

2022-08-07 文、圖:庭 婷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07982.html 1 社工眼中曳仔不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