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共存之外的第三條路:精準抗疫
同文林中英語我,她每天由得勝花園附近家居步往雀仔園,為高齡母親做抗原檢測,走這樣的短途,有透不到氣的感覺,擔心未到目的地人已倒下,懷疑自己的健康狀況,是否已經很差。我叫她不要胡思亂想,那是口罩的問題。看來還健康的我,炎夏中外出,沿途要用手把N95拉離鼻子才能順利呼吸。肺活量大的兒子,更不時把口罩拉到額頂,猛唞大氣。
所以當讀到有呼吸系統毛病的人向政府反映,在前往核檢及上班路上,戴着外科口罩呼吸非常困難。但官方提議錯峰核檢,又說既然呼吸有毛病,此時也不該上班吧,應同僱主磋商放假。如此回答,在保飯碗至關重要、有工返是最大幸福的今天,無異於叫餓肚者“何不食肉糜”。
看到地盤工人戴N95在烈日下掘路,內心有說不出的疼痛。戶外工作的底層工人戴着口罩在高溫下幹重活,中暑機會遠比染疫機率高。讀程文文章知有“全副武裝”紅碼區工作人員酷暑下送畢飯即倒下的事,當局是否需要平衡風險?有沒有更適切的防疫法?地盤工飯盒噴酒精“消毒”更被醫生喊停。
近期社交平台討論得最多的,是抗疫用清零法還是共存法。其實應該還有第三條路走吧?防疫是必需的,但務請精準。所有措施,先要站在受者立場考慮,而非為求目的,不計成本。舉個例,銀行乃百業之母,有沒有必要停業及部分停業達兩星期?先不論外僱匯不到錢返鄉,若有商家在海外做買賣落了訂,需要準時匯款完成合約,豈非遭受撻訂的無妄之災?銀行停業,對澳門未來有意發展金融債券業,肯定已造成聲譽上的損害。
這是澳門的首次抗疫實戰,不如意事當是交學費。假若再有下一波,如何應對,居民生計前途要付出些甚麼代價,才是真章。懇請當局慎思。
(澳門往何處去? · 二)
沈尚青